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4-05-07

朱大清 唐明友 莫道江

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对于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求程度不断加深,教育尤其是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以落实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引领发展”三大战略,强力推进“质量攻坚、学校安全、民生工程、队伍建设、条件改善、智慧教育”六个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泸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

城乡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制约了泸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推进,制约了泸县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从现状来看,当前泸县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教育师资方面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泸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关系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教师待遇与整体素质方面,城乡学校在师资上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遍要低于县城学校。教师发展状况方面,城乡之间、重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之间差异较大,可以参加培训的层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还存在一定的缺编现象。泸县现有教职工编制8406个,实有教职工7900人。按照中央编办发〔2014〕72号文件精神,全县公办学校(含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还缺编2483个。因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县中小学校出现女教师扎堆请产假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请产假的女教师达300余人,实际临聘代课教师260余名。

2.基础教育经费方面

经费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县域范围来看,基础教育经费所存在的问题成为基础教育资源长期优化配置的瓶颈,限制了泸县县域范围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一步改善。2000年以来,泸县着力加快中学教育发展,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举债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规模和质量迅速提升,实现了从教育大县到教育强县的快速跨越,但学校也因此背负了约2亿元的债务。随着教育普及工作的推进和中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基础教育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财政保障。像泸县这样的人口大县、教育大县,保障压力巨大。

3.基础教育学校方面

学校是基础教育顺利实施的主要载体,其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决定着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泸县城乡之间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矛盾。尽管泸县一直重视城乡均衡配置资源,但城区学校与镇中心学校相比、镇中心学校与片区学校相比,人气、物流、信息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故学生入读城区公办学校和中心场镇学校的愿望十分强烈。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必须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这将使城区公办学校和中心场镇学校学位供给更加困难,大班额和入学难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二、泸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把握全局、系统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深化改革。针对泸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突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使得泸县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走向高位均衡。

1.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立足县城辐射周边,加快城区各类学校发展。在建好城区公办中小学的基础上,泸县先后在城区兴建了两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即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和泸县梁才学校,并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近三年,泸县城区还将新建城东小学和城西九年一贯制学校,快速增加县城公办学校学位。新建城南、城北、城西和青龙4所公办幼儿园,适度引入高端民办园。依托泸县二中新建泸县二中实验高中,壮大全县高中教育体量,培育城区优质高中资源。

二是强化统筹打造特色,提高镇域教育服务能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泸县按照“镇所在地扩、片区稳、村小缩”的思路,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泸县班班通电子白板比例在全市领先。2017—2019年,泸县拟采取PPP模式规划建设学校项目28个,预计安排资金达10亿元。重点改建高中学校,增点扩容县城学校,适度打造镇域学校,确保每个镇(街道)均有一所以上品牌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

三是完善村级校点建设,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全县现有107个村级校点,2016年泸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村校“五有”建设(有网络、有电脑、有教师伙房、有天燃气、有教师休息室),稳定村校教师队伍。适度稳定村校规模,加强村校队伍建设,实行优秀教师村校“走教”制度,让农村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培育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教育,规范行为,构建教师工作考核机制。建立教育、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人事管理的意见》。健全教师激励保障机制,着力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将教师职称评审名额向农村教师、村小教师倾斜。

二是完善管理,创新机制,促进城乡教师均衡配置。在各镇(街道)创新设立镇级教育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县—镇—校”三级管理机构和镇级“三校一园”管理体制。成功探索偏远学校定向招考、分片区打包定向招考、以综合成绩高低自主优先选择学校等多种模式,优化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机制。

三是强化保障,优化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重视“母机”建设,泸县教师进修学校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師培训机构”。定期推荐评选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加强教育研修工作室建设,切实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开展校长论坛、校长优质课竞赛和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统筹管理一定比例的教师培训经费,积极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市县“名师工程”“青蓝工程”。

3.保障经费投入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近三年,泸县每年争取上级各种资金2.5亿元左右,其中建设项目资金8400余万元。县镇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校舍4万余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二是落实资助政策。泸县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实现教育资助全覆盖。2016年新增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2800万元,资助3500余人,位居全省第三。除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外,对6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免除了校服费、保险费、通讯费和教辅资料费等四种

费用。

三是强化教育保障。2014—2016年,泸县教育投入(含上级各类项目及奖补资金)分别为8.83亿元、9.02亿元和9.23亿元。其中,2016年投入1.2亿元,由县财政统筹全额解决乡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五险一金”;为每名教师发放年终补助1万元。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成984套教师公租房。在全市率先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未来三年,泸县拟投入教育建设经费13亿元,新增土地900余亩,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确保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四川泸州市泸县着力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