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带来的学习革命

时间:2024-05-07

钟秉林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超过2.6亿,专任教师数超过1 500万,各级各类学校超过50万所,上学难的矛盾已经得到根本缓解。与此同时,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凸显,并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加,不同的利益群体强烈地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甚至相互冲突;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内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教育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出台往往受到社会公信力的质疑。教育发展的这些特点使得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出台的难度不断加大,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要想有效化解上述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解决三个重大现实问题。一是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三是逐步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地位,推进教育国际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此,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互联网教学)应运而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二、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1.互联网技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教学能够发挥互联网倡导的“共享与协作”精神,多元而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可以将分散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满足在校学生和公民享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互联网教学突破了学习者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同时,大大降低学习者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准入条件,让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此外,也为学校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相融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在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2.互联网技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路径

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以效率促公平”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优质线上课程的开发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首先,通过优先发展策略,实现学习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其次,通过政策导向,如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在“二次分配”过程中实现均衡配置,体现教育公平。

显然,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有效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进而为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每个学习者提供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有效推动教育公平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3.互联网技术为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搭建了新平台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基本特征是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的跨国、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基于互联网教学的课程联盟和协作组织的诞生和发展,加速了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与共享,也必然伴随着先进教学理念、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跨国、跨地区的传播与融合。显然,这对中国学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推进中国优质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改善中国学校的社会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提出严峻挑战

1.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的发展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第二,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破“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和“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的禁锢,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他们的选择权,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探索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第三,要摒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改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2.对传统学习过程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对传统的学习过程提出挑战。一般而言,学习过程包括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对学校教育而言,传统的知识传输大多在课堂上完成,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等方式来实现;知识内化过程则一般在课后完成,通过学生复习、做习题、教学实验和教师辅导答疑等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进行“翻转”:知识的传输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堂之外,通过学生课前个性化的线上自学来实现;一部分知识内化的功能则从上课之后转移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反思总结、自主纠错等方式来实现。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从这个角度而言,互联网教学带来学习过程的“翻转”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就是所谓“翻转课堂”与“学习革命”的内涵。

3.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带来的学习革命,正在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单向传递转为多向互动,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已经远远超出课堂教学的范畴,这使得学校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严重冲击,教育实际效能也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对学校教育而言,最大的冲击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课堂教学组织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很多学者倡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当前,尤其要注重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调整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鼓励教师密切跟踪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教师培训的内容及教学竞赛的内容等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4.对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也为创新学习模式、改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带来了机遇。如何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如何将线上教学和学校教育教学相互结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彰显教学水平和特色;如何调整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教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如何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融合创造条件等,这都是亟待学校校长和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现实问题。

5.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必然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带来冲击。首先,应根据互联网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要求,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事务管理机制,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乃至教室布局。其次,要研究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完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调整优化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强化评估结果反馈和改进工作的机制。最后,组织力量研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把常态监控和动态监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

在此必须强调指出,上述观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进入了实践探索阶段;已经不仅仅是国外学校的实践探索,而是传播到了国内学校。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比如,有的小学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室布局,由便于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的分组式教室布局所取代;有的初中尝试“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学校对教师提出“10+35”的要求,即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3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和做习题;有的高中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构建选择性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每人一张课表,探索个性化培养;有的大学探索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改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跟踪能力,早做准备,积极探索。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应不断完善

1.加强连结与互动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连结”与“互动”,所以我们要改革课程组织方式,创新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借助留言板、BBS论坛、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此外,也要加强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建设,发挥互联网教学“大规模”的特性,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

完善互联网教学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是发挥互联网教学效益、促进线上学习和线下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要研究互联网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重视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及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及时评价和反馈学习效果,做好个性化服务。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水平,让学生从中直接受益,不断提高学习主动性、自律性和选课完成率。

3.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互联网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优化“慕课”、微课程等在线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的运营模式,筹集免费互联网教学的研发和运行经费,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互联网教学的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探索建立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等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在线课程联盟或协作组织及互联网教育产业,要协同探索,优势互补,统筹进行改革试验。

4.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

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学生的社会发展性素质,如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目前还只能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因此,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避免炒作概念和片面夸大作用,与其忧虑将来有多少传统学校会面临消亡,有多少教师会面临失业,倒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及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上。互联网教学联盟和协作组织也要避免功利性倾向,在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模式互通和提高教学效率上多下功夫。

我们正身处互联网教学时代开启的黎明时刻,人类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但无论如何,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实现中国教育未来的蓝图,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根据笔者在“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的发言整理修订而成)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