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同伴交往与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4-05-07

邓小梅

小班化的教育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而在教学中加强同伴间的交往互动,能大幅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频率,使个体之间充满激情的燃烧和智慧的碰撞。

一、同伴交往与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

1.同伴交往与儿童社会化

简单地说,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过程。随着儿童进入小学,他们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明显增加,同伴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大量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及健康人格的发展;而且这些实验成果和这种观点本身也在不断地获得新的理论支持。

2.同伴交往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受用终身。至于如何培养,专家学者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很多理论观点和操作性的建议已经在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实践。

本文所思考的是,既然如上所述,同伴交往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对其社会化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培养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儿童寻求“阅读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性交往”,充分发挥同伴交往在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上的积极作用,也许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已有成功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有价值的尝试。

二、同伴阅读性交往的几种方法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儿童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与其相应的同伴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合作探究、相互评价,开展同伴互动学习,使他们在阅读性交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将相应地得到提高。下面探讨同伴交往的几种方法,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参照模仿

儿童正处于初步的社会化过程当中,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有正确的、可供模仿学习的外部参照物,而同伴这个可大可小的群体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因为在他们的阅读活动中,必然有某些个体表现出良好的阅读行为,比如有小朋友阅读时遇到不懂的生字新词,能够主动地去查字典;或者“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材料上“圈、点、画、批、注”,等等。这些行为本身算是稳定的习惯,足以让同伴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参照模仿、观察学习。当然,若此时教师或家长能及时给予肯定,就相当于给了所有成员以正面的强化,还能促使榜样行为者逐渐形成借助工具书阅读、边阅读边运笔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要及时发现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抓住契机大力表扬,树立榜样,让其他同伴有样可依。例如在课室里设立图书角,全天向学生开放,有了这样的物质环境,爱好阅读的学生就如鱼得水,在书的海洋里尽情地吸取知识。教师也要走近孩子,一起读书,赞赏这些孩子。沉湎于游戏中的学生耳濡目染,长期熏陶,玩性势必收敛,闲暇的精力也将转移到此。

2.交流讨论

阅读同伴这一群体,较之于独立的个体而言,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进行经常性的交流讨论,这对于丰富儿童的思想,激发其思想火花,提高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的阅读性交往中,应倡导一种“大胆质疑,互助释疑”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畅所欲言。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伴,自己的视野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每个儿童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都能体验阅读的乐趣。在阅读的合作交流中,那些阅读有困难的儿童会得到同伴的帮助,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相信在这样的阅读性交往中,群体成员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会得到有效的巩固。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读到写得精彩的文章、段落和词句。对于这些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指导其或做摘抄,或画图画,或向别人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写“向你推荐……”或写心得体会,如“感悟”“好书告诉我”等。

3.比较竞争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会有意无意地与同伴进行比较,来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对待阅读的态度上更是如此,群体成员会尽量去符合群体内占优势的标准,而且这种倾向在小学阶段是不断增长的。在一个经常性的阅读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会就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阅读行为的有效性等进行比较,以此确定自己心目中的“示范榜样”,从而进行模仿,或者以此确定自己在阅读同伴中的相对位置,以求获得更加多的认同,这就是阅读性交往中的竞争。

也许阅读同伴中有的成员阅读量比较大,也积累了较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处于主导的地位。他很可能因此获得更多的关注,其他群体成员很自然地就会把自己与其进行比较,希望从中得出其优胜之处。原来该名成员在其他成人的指导下,给自己作好了读书计划,并坚持或多或少地记录读书的收获。此时,教师或家长就可利用同伴交往中“比较竞争”的作用模式,引导这一阅读群体以“榜样行为者”为首,作好读书计划,从阅读的目标、数量、内容、评价几方面制订具体计划和措施,使每一成员都清楚明白。计划的达成可以用表格集中统计阅读进展情况的形式在群体中展示出来,表格的项目包括书目、阅读者、阅读时间、作品特色、阅读体会等。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不同的群体进行比赛。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积极承担集体义务,共同完成阅读目标,形成浓浓的阅读氛围。阅读要有计划,要勤于总结,这些良好的习惯要在合作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

4.评价反馈

阅读性交往中的评价反馈,是儿童阅读认知发展的最好矫正形式和督促形式,它能极大地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消除不良的阅读习惯,巩固已有的良好习惯。因此,引导阅读群体实施经常性的评价反馈,使儿童从他评中把握自己该学习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逐步学会以自评来规范自己的阅读活动,这正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可以说,“评价反馈”是同伴间阅读性交往的综合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学生身上,这种渴望被赏识和表扬的心理尤为明显。所以不管是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还是学生的互相评价,都要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尽量采取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防止评价中的“一刀切”,以及对学生压指标、重短效的行为。

综上所述,同伴交往与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