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中国教师》:代老师,您可不可以跟我们说说对教师收礼的态度?教师应该收礼吗?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代士晓:我不同意教师收礼!常言道:“财贝动人心”,教师不是神仙,亦不是圣人,面对家长丰厚的礼物,怎能不动心?然而,如果教师收了家长的礼,正常的心态就会失去平衡,潜意识中就觉得亏欠了家长的,言谈举止中就难免“偏心眼”,“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嘛。而教师一旦有了“偏心眼”,孩子们是很容易察觉到的,这就给教师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敬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一个教师无法让自己的学生尊敬,也就无法让他们听从自己的教诲,该教师也就没有资格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了。
然而,送礼的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风,而且是愈演愈烈,这种事情相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给别人送礼,就只能寸步难行。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不无道理。我虽然没有调查过送礼之风从哪个行业开始,但我觉得应该不是从教育这个行业开始的。教育相对于其他的行业来说,这种不正之风还是较轻的。有个当教师的朋友说,一个家长提着一包乌贼去他家,要求给孩子调位,被他客气地拒绝了。想来,没有人会提着一包水淋淋的乌贼去上司家中要求加官晋爵吧?也许有人会说,那位教师是不是嫌礼物太轻了啊?那听听该教师的心里话,他说:“家长的要求是正当的,调位不是不行,但如果有私心,只顾想着自己的孩子而忽视别人的孩子,无论提着怎样贵重的礼物来找我,我也绝对不会答应!”其实,教育界像这样正派的教师绝不是少数,而是大多数。贪官污吏可以常以一副无耻的嘴脸出现在下属面前,因为他一天不挪位置,下属就得一天把他当“菩萨”供养着。而教师不同,收受家长的礼物是自毁形象,做教师的没有人愿意被孩子们以蔑视的目光来看待。当然,学生在节日亲手为老师做一张贺卡、送一束美丽的鲜花……这样的礼物还是可以收下的,并且收得越多,越能体现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中国教师》:有收礼的,就有送礼的。您觉得家长、学生送礼是出于什么心理?有人说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就像过生日、结婚要请客一样,这种习俗是正常的吗?
代士晓: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我的学生陈某现在已经上高三了,印象中他一直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总是默不作声地上学放学,三年初中生活,他几乎没有跟同学和老师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然而临近高考的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我不想参加高考了!”我顿时吃了一惊,从幼儿园到高三,十几年的时间已经在读读写写中晃了过去,临到最后关头却突然要放弃!为何他突然不明道理,口出此言呢?于是我就问他原因。
“老师,你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太可恶了!”陈某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在电话那头愤恨道:“一进入高中,班里同学的家长就比赛着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我们班有个同学,他家是开公司的,每天门一开,钱就往家淌。这个同学除了学习不好之外,性格脾气也很差,经常打架斗殴,逼着宿舍里的同学为他做这做那,大家都非常反感他。可是,人家家里有钱,整天不是请老师到高档酒店去吃饭,就是给老师送红包,所以,老师们不但不批评他,甚至每次他闹了事,明明是他的错,老师却要批评受了委屈的同学!进入高三之后,他们家送礼送得更欢了,还隔三差五就请老师去大酒店消费。于是,老师把最好的座位调给他,自习课把他叫到办公室吃小灶,天天上课提问他,各种荣誉也都有他的份。同学们都非常生气,可是也没办法,谁叫人家有钱呢。上周老师把他调到我的前面,他个子有一米九,挡在我的面前像一座山,弄得我根本看不到黑板,而且他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总是有许多小动作影响别人。我觉得快高考了,不能受太大的不好影响,就去找老师要求调位,谁知老师不但不给调,还振振有词地责备我,说我太娇气,说我不团结,说我太自私,只想着自己……这周摸底考试之后,老师更狠,那些送了礼的同学都被调到教室的正中间,我们这些没钱送礼的同学,全部被‘边缘化了!”
听得出来,陈某某此时不仅仅是愤恨,情绪中又掺进了无可奈何的悲哀了。
“老师,我们试着找班主任谈过,可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结果!”
陈某某的遭遇令我心情沉重。其实,不用调查,我也会相信,他没有撒谎,因为这种事情早已不是个案。而且给教师送礼,希望老师格外照顾自己孩子的现象,似乎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悄悄上演了。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年,一位姓叶的老教师曾给我说起过他亲身经历的事。叶老师说,他小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是个“偏心眼儿”。他们班里有一个女生,名叫玉,玉的家里很富有,经常给班主任老师送这送那的,因此老師特别喜欢玉,有事没事老表扬她,年终评三好学生,不管玉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如何,她都必定要占一个名额。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偏袒行为很让以叶老师为首的穷孩子们不齿,他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叶老师和他的伙伴们手里捏着凑起来的五分钱来到了热闹的集市上。他们想给班主任老师买点儿东西,好让他也表扬他们一回。可是,他们在偌大的集市上转来转去,直到转悠到集市快散了,也始终没买到既便宜又合适的礼物。
当叶老师和他的伙伴们捏着汗津津的五分钱在失望之余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听见了一个有气无力的叫卖声——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婆正守着几根萎蔫得不成样子的水萝卜在有气无力地叫卖着。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把那五分钱放进了老太婆的手心,取走了那几根几乎不要钱的水萝卜。
叶老师和他的伙伴们捧着那几根水萝卜回到学校的时候,正巧碰见玉陪着她妈妈从他们班主任老师家里出来,双方客客气气,脸上都堆着灿烂的笑容。
叶老师看看手中的那几根水萝卜,突然就来了气。于是,他拉上伙伴们跑到墙角里,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遍,几个人便嘻嘻哈哈地将那几根水萝卜分吃掉了,只留下几个耗子尾巴似的萝卜根儿。
第二天,上课了,班主任老师笑眯眯地走上讲台,开口就表扬玉怎样怎样聪明,如何如何懂事,这时候,一个男孩儿突然跑上讲台,手里举着几根萝卜根儿,天真地说:“老师,玉给你送东西,你就表扬玉,今天,我也给你送东西,你也表扬我一回吧!”
举班哗然。
我想,叶老师的班主任和陈某的班主任其实是犯了同样的毛病,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未能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对那些老师来说,这也许是无所谓的小事,而对于学生而言,却非同小可了。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的态度是无比重要的,无论是谁都有获得公平待遇的权利,而不是因为某种外在原因受到优待或冷遇。
今天,面对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工作了快20年了,眼看着家长给教师送礼的现象由个案变为普遍现象,由“地下”转为“地上”,由偷偷摸摸变成光明正大,由背着孩子变为当着孩子的面,由小打小闹到豪华礼包……心里除了惊恐之外,还有一层深深的担忧: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平等又从何谈起?
至于说有的送礼是一种习俗,就像过年过节长辈发红包,过生日寿星请吃饭一样,我认为无论从哪方面讲,这种所谓的习俗都是不正常的,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如果勉强说是一种习俗,也只能是一种陋习,早就应该摒弃掉!因为这种陋习不但给孩子们造成心灵的扭曲,更是对教师的一种蔑视与侮辱!
《中国教师》:每年教师节似乎已经成了批斗日,许多媒体都用显微镜放大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夸张或者捕风捉影,您怎么看待现在社会对于教师地位的重新定义?为什么社会会有这样的心态,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代士晓: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到非常痛心!如今的社会,“反腐败”已经成了妇孺皆知的百姓话题,每当我们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唾沫横飞地大骂受贿的腐败者。然而,我觉得更该让人们口诛笔伐的,是那些削尖了脑袋的行贿者!正是因为行贿者的无耻才铸造了受贿者的肮脏灵魂!我们的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暴露了的受贿者的无耻行径之时,难道不应该用更犀利的笔锋,去对那些隐藏在角落里阴险冷笑的行贿者进行一番讨伐吗?
教师收礼,很多情况下是“被收礼”。这种“被收礼”让教师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纯洁的关系平添了铜臭味。家长给教师送礼,说白了出发点就不纯洁,无非是想让教师“偏心眼”,对他们的孩子高看一眼,让他们的孩子受到优于其他孩子的待遇。这部分家长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神圣的教育,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教师收了他们的礼,“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就得变成他们手中的橡皮泥——今天要求让他们的孩子与学习好的同学坐同桌,明天要求让孩子当个班干部,后天又要求给他们的孩子吃小灶……总之,你既然收了我的礼,就得对我的孩子予以特殊照顾!
这是什么行为,难道不是赤裸裸的交易?
而且,很多时候,教师要是拒绝家长送礼,后果相当严重!
一位当教师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去年教师节,他班的一个孩子家长给她打电话,声称已经在他家楼下了,要求去他家“坐坐”,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该教师很委婉地在电话里说,要是交流孩子的情况,就到办公室去,或者在电话里交流也可以。然而,那位家长非常执著,一再声称她现在已经站在门外了,请该教师“别客气,把门打开”。该教师非常不情愿,因为类似的事情不是发生一次了,他很清楚那些家长的目的。于是,该教师只好撒谎说,他现在没在家,回乡下的岳母家看老人去了。那位家长在电话里很是悻悻然,用极不友好的口气道了再见。该教师抹一把额上的汗水,以为总算躲过了一“劫”的时候,电话突然又响了,她战战兢兢地接起电话,这次给他打电话的不是那位家长了,而是他妻子的顶头上司。妻子的上司一开口就用调侃的语气道:“啊哈,没想到你这么铁面无私啊?刚才某某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去你家跟你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可是却被你拒之门外。我觉得这样很不好的,人家就是想跟你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嘛,你何必这么不近人情呢?哦,某某的妈妈是我的老同学!”该教师欲哭无泪,沮丧地苦着脸继续撒谎说,他的确在乡下老家里,正帮年迈的岳父岳母干活呢。妻子的上司沉默了半天,啪嗒一下挂断了电话。该教师愣愣地望望手里的话筒,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正忐忑不安时,电话又响了。他这次不仅仅是战战兢兢了,几乎要瘫软在地板上了。接起电话,居然是女儿所在小学的教导主任!教导主任一开口就是训斥的语气:“小X啊,你怎么撒谎呢?你女儿不是参加了学校‘四好少年的评选吗?她演讲的时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撒谎的,怎么你这当爸爸的反倒给她做了个坏榜样呢?”该教师吃了一惊,失色道:“我没有撒谎啊XX主任!我什么时候撒过谎呢?”教导主任冷笑一声说:“废话就不跟你说了,刚才那个家长是我干女儿的妈妈,她就是想去跟你交流一下我干女儿的情况,没别的意思。我们打的是你家的座机,而你却说你在乡下!还说什么正幫你岳父岳母干活!你这是啥意思啊?小X啊,这年头家长给教师送点小礼物也是正常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就行了,你难道非要做铁面无私的黑包公?不跟你多说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说完,“咣当”挂了电话。该教师愣怔了片刻,愤怒地拿起剪刀,一下将电线剪断,将话筒摔到地板上,看看那死蛇似的一团电线,这次流的不再是冷汗,而是苦涩痛恨的泪了:他痛恨自己当教师都当愚了,当呆了,撒个谎都不会,居然让人家当面揭穿!
这件事的后果很可怕,那位教师叹着气说,他当时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女儿要因此受委屈了,他妻子要因此倒霉了。果然,“四好少年”评选结果出来了,他女儿榜上无名。不久之后,他妻子被从某某公司的办公室里“调整”到货仓里清点货物去了。一件小事引发了一场家庭冷战:孩子回家哭丧着脸,老婆回家哭天抹泪……
作为一名教师,我绝对赞成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多跟老师交流,可是,既然是交流,干吗非得到家里去呢?办公室里交流不了吗,电话里交流难道也不行?为什么连一点最起码的尊严都不给教师保留?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是怎样的行为才能表达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呢?给教师送礼,要求教师对其孩子这样照顾那样对待,难道能算是对教师的尊重吗?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正常的事情非得用不正常的手段才能办成,自古亦然。豪放豁达的苏轼,因为得罪了宰相王安石,都要“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但还是因为给王宰相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而得罪了那位位高权重的宰相,结果被那位王宰相“密奏天子,言苏轼才力不及,左迁黄州团练副使”。以苏轼的才能,何止一个团练副使,他完全可以有一个广阔的政治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为百姓谋福利。可是,原本正常的事情,仅仅因为没有使用不正常的手段就使得苏轼一生郁郁不得志。这样的例子不仅古时有之,今时更是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这就给人们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根深蒂固的概念:有钱的确能使鬼推磨,钱多了甚至可以让磨推鬼!大众有了这种普遍的心态,凡事先一个“钱”字开头,教育又不是立于俗世之外的桃花源,怎么能够避免这类尴尬事发生呢?
曾几何时,社会上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奉劝那些试图想通过送礼来获取不当利益的家长们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即便你有钱,天天请老师吃饭,周周给老师送礼,时时提醒老师对你的孩子多多照顾,你的孩子是否就真的能比别人的孩子优秀了呢?有那些闲心钻研送礼技巧,不如静心跟孩子好好交流,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激励孩子充满自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健康快乐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不要用污浊的行为和思想来污染孩子,不要试图用钱给孩子铸造一根永不腐烂的拐棍。这种做法是愚蠢的,也是让人不齿的。试想,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这种可怕的“言传身教”,等到他们长大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责任编辑:雷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