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改难以深化的现实困难

时间:2024-05-07

陆宏民

课 改 反 思 录

本刊记者/谭烨

编者按: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它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念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日常教学的形态。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教师们欣喜于新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活力与生机;另一方面,又会对新课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强教师所难”、与现实相互冲突的不合理之处深感忧虑。正视问题是寻求改进的第一步,因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来自广西、湖北、山东、广东的8位教师,将他们所陈述的“课改感受与反思”集结成了这篇《课改反思录》。虽然这篇访谈录无法在内容上面面俱到,但希望这些一线教师们的真诚分享能够让我们见微知著,从而为它的完善投入更多的关注与行动,为优化教育提供有效助力。

课改难以深化与教师水平、大班额问题以及考试制度现状息息相关。

就我们学校的课改实践来说,大家目前做的都是一些很初步的东西,不够精细,很粗糙,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那种水准。这种力不从心一方面与我们教师的水平没有达到课改要求的水平有关,如教师们暂时还不能自如地将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融入教学中,那些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操作也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应用得起来的。另一方面,我们每个班的学生都多达六七十人,一位教师要上几个班的课,这样的大班额现状本身就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此外,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我们学校要用很现实的分数来向社会交代、向家长交代、向領导交代,很难兼顾新课改的所有要求,可以说没有人敢随随便便地去做什么试验,因为如果真要那么做,成绩下去怎么办?大家都会很担心这个问题。

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压力

写作教学反思有时会成为教师们的额外负担;教师们作为“弱势群体”,在处理师生关系时顾虑重重;课改评估对学生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视,教师们的工作量加大了。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力量。学校当然也想让教师们通过写作教学反思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但目前我们的教师基本做不到这些规定的内容,因为光是应付自己的教学教师们就已经身心俱疲了,你想想,每个教师每周要上12至14节课,要带2到3个班,每个班有60至70名学生,这意味着课后就要批改200份卷子和200份作业,备课、上课加上这样的课后工作,很难想象教师们还有精力来写作教学反思、对每个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大家真的已经无暇顾及了,如果学校还硬要求教师们这样去做,就加大教师们的负担了。

现在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任何人都可以非议我们,包括学生、社会、家长,尤其是媒体——不恰当的报道、负面的报道使社会上不明真相的人全部一边倒,认为出了什么问题都是教师的过错。所以现在教师在行使教育权力的同时都很注意保护自己,甚至会害怕学生的过激反应而对学生的“挑衅”忍气吞声。在教师越来越失去实际教育惩戒权的今天,课改所倡导的师生关系中对教师权威的进一步淡化很可能会使教师在与那些不尊重师长、他人的学生交往时处于被动地位,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们就要承受来自分数的压力,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教师们在承受分数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那些为体现素质教育而开展的活动所带来的压力。当各种活动增多后,学校对教师们的要求就更高了,学校整天都沸沸扬扬的,把人折腾得不得了。

新课改不能“叠床架屋”,否则就会变成一种表演

在评价制度不改变的基础上,新课改所要求的那些教学改革就像是在“叠床架屋”,会成为教师们的额外负担。为了保证分数不下降,教师们只能沿用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以分数为衡量指标的有效教学方式,不敢去大刀阔斧按照新课改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因为这种做法有导致学生分数下滑的“风险”。因此,以新课改标准为参照指标的教学有时会成为教师们应对上级检查的“表演”,表演过后,教学又会回归一种以分数为尊的“原生态”。

如果单是改变了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而考试和评价方式依旧是分数制胜的话,所有的改变就白费了。改革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是加进一些新内容、新要求,而陈旧的部分却纹丝不动。当前的新课改应是一种全面“换血”,而最关键的抓手就是“唯分数独尊”的考试制度。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那我们教师的教学就必须围着分数转,你上级领导要看素质教育的课堂,没问题,我们就表演你们想看的东西,等听课的教师和专家走了,我们再回到老样子,反正我们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需要什么就献什么。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是为教师减负的根本

新课改的推行教师是关键。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而教学负担的减轻关键在于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从而釜底抽薪地解决大班额问题。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国家的教育投入,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及增加教育总投入。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如果能够减轻一些教师们的负担,教师们就能够更专心地从事教学与研究,从而有可能变成一个专家。现在的教师们日常教学任务太繁重了,基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专业成长,这实际上是一种由于人才贡献率低效而造成的浪费。而要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改变大班额的教学现状就需要引入更多的师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来壮大我们的教师队伍,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教育投入做后盾。

(责任编辑:肖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