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4-05-07

康知芳

兴趣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对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维持、调节和激励作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然而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却对数学几乎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最不爱上的课就是数学课。课堂上认真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看课外书的、听MP3的、玩手机的、睡觉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干脆就逃课。这是摆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师面前的严峻现实。现在的中职招生已没有门槛,生源的文化基础差,而数学基础则尤其差。同时,从学习心理上看,由于多年学习成绩不佳以及长期受到教师的责备以及冷漠对待,他们心中已经对数学产生深深的厌恶。这些问题是“应试教育”遗留给我们的,我们可以谴责“应试教育”,但却无法回避改变这个现实。默罕默德说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面对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这个现实,我们教师只能从改变自己做起,努力寻求新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摆在我们中职数学教师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生数学兴趣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是学生数学基础差。中职学生基本上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普遍数学基础差,没有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9月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 886位中职入学新生进行了数学水平测试,测试数据表明,46.6%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6.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二是学习习惯差。大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睡觉、下课疯玩,有问题不问,连作业也都是在被迫情况下去抄别人的,完全呈现出一种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和内驱力。

三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和耐心。教学内容太难,超出学生可接受能力,他们上课听不懂,下课作业不会做;教学方法陈旧,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地满堂灌,这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数学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少教师总是把现在的中职学生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做比较,认为他们是差生,从内心鄙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爱心和耐心,对学生抱怨指责的多,尊重关心的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更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的路径选择

1.理解、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走到今天,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全是学生本人的错,这里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学生在学业失败后,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反馈给他们的只是挫折和失败。使他们感受不到安全、归属、被爱,以及尊重与成功。我们教师应理解中职学生的处境和苦恼,对他们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报怨。

“亲其师,信其道”。为了使学生爱上数学,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为此,教师应经常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促膝谈心,耐心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苦恼,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只有教师的真情感动了他们,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师生感情逐步由“接近”“亲近”向“信赖”升华,学生才会“爱屋及乌”地爱上数学。

我们知道,兴趣产生于良好、自然的氛围中,当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舒适,并有智力上的追求时,他们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积极发言提问、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想、所知、所感勇敢地表达出来,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畏难、厌烦等不良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错误率高,甚至有少做、不做现象。而要帮助他们改变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真心的付出和耐心的等待。为此,我经常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态度上的问题,让他们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我还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学生犯错并给他们充分的改错时间。

2.赏识学生,为他们搭建发挥潜能、特长的平台,使学生体验成功,重树自信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同样,只有学生树立了能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他们才会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为了使学生重树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潜力,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内心才会产生自豪感、愉悦感,才会树立起“我也能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心。

3.优化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得会”“用得上”

中职数学教材普遍偏难,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处理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应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或者调整,把它变成学生熟知、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材料。对于一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可以酌情删减。根据中职学生的数学知识现状,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一些他们没能掌握的初中内容,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多进行一些引导、讲解,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练习。另外,应加强课后辅导,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的实际,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把握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给财会专业学生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没有按教材顺序上,而是首先拿出一张5 000元的存单,告诉学生:3年期年利率为3.75%,计算3年到期后能获得多少利息。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了其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我告诉学生:数学对我们就像空气一样重要。现在数学的足迹已经遍及人类知识体系的全部领域,成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由此产生的许多成果,已悄悄地遍布在我们身边,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数学的时代——我们已“数学化”。银行利率、股票上涨与下跌……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都离不开数学。第一节课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用,学习兴趣高涨。

4.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大多数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因而,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选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让学生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笔者自己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揭示事物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提炼、再现和渲染教材中的数学美,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经常发现,在某些教师的课上,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味同嚼蜡;但在另一些教师的课上,教学则令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犹如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可以感受到事物之间存在的简洁、和谐、永恒的美,可以体验到科学先驱在数学探究中特有的精神境界和崇高品质,可以感悟到科学智慧与人生哲理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实,这二者教学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源,就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去挖掘、提炼、再现和渲染数学美。数学教材内容作为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数学美,但是它们往往不会自发地起作用,需要教师去有意识地挖掘、提炼、再现和渲染。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穿插讲述一些数学大师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同时,我常告诉学生,学数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那种思维方式,训练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相当于让自己的大脑做体操,学好数学对自己人生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知识、思维技巧等方面的形式与内容上的美,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方法,形成科学、理性、严谨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责任编辑:雷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