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沈晓昕
人之本在于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快乐和生命的尊严。教育的对象是人,以生命为主题,促成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于此,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道德起点。
一、相关调查
笔者以“生命”为主题对苏北三所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的856名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其中,对生存现状满意的学生为42%,对生存现状不满意的学生为39%,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9%。二是对生命的态度。其中,珍视生命的学生为40%,对生命无所谓的学生为45%,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5%。三是看到别的生命痛苦时自己的反应。其中,感觉痛苦的为35%,感觉高兴的学生为8%,表示无所谓的为46%,对此项调查弃权的学生为11%。四是是否经常受到别人重视。其中,经常受人重视的学生为15%,偶尔受人重视的学生为35%,很少受人重视的学生为20%,弃权的学生为30%。五是是否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其中,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为42%,不希望受到别人重视的学生为30%,无所谓的学生为20%,对此项调查弃权的为8%。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大多处于漠视的状态。具体而言,这种漠视状态有两种表现:一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二是对其他生命体的漠视。
二、原因追溯
1.家庭因素
在中等职业学校,存在4个特殊群体:一是留守少年。他们的父母在其幼年时就外出打工,他们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或独自住校长大。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其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造成其与父母之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三是有着寄养经历。由于属于超生或父母不在身边等原因,其从小就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而被寄养于其他家庭。四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从小就被娇养。前三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生命中缺少关爱,长久地处于被忽视甚至被漠视的状态。总之,缺少关心成为这部分学生童年记忆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记忆直接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漠视。第四个群体——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在自我的世界中长大,其中极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或很少关心别人。
2.学校因素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入学实行“无门槛”原则,所以在很多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都是在普通高中录取之后。可以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不理想者。为追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首先,笔者以“在中小學,你是否曾经被老师训斥过,如果愿意,请描述”为题,对笔者所在学校8个班的329名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有215个学生都有被教师训斥的经历,其中的85个学生描述了自己被教师训斥的经历。究其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是首要原因,其余原因还有迟到、与同学闹矛盾以及违反纪律,等等。还有67个学生表示,教师训斥他们也是偶尔的,更多的时候是不管他们。其次,笔者以“初中生活最让你感动的人”为题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表示有明确感动对象的学生仅占总数的20%。这说明有大量的学生处于“人际荒漠”之中,被人忽视、不被欣赏。其表现在课堂上,即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张皮现象;其表现在师生关系中,即训斥与被训、惩罚与受罚的二元对立关系。师生之间的疏离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疏离的根源恰恰是对生命的漠视。最终,这种被漠视的经历导致学生对外在世界以及自我生命的漠视。
3.社会因素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提出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但是如果蓝领工人的政治、社会待遇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地位就很难得到提升。而这一切,无疑加重了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间接地加重其与周围世界和整个社会的情绪对立,最终引发其冷漠的心态。
通过对上述三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现状
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必然是“人”。中等职业教育自然也不能背离这个轨道。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宗旨”的服务理念使其更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和提升。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德育很多时候仅作为一门课程存留在课程体系中,而其在课程实施方面也大多体现出学科教学“灌输”和思想教育“训导”等特征。甚至,在不少中等职业学校中,生命教育极为匮乏。
2.生命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把“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内容,即要求德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德育的“以人为本”,应体现为改善学生生命存在的现状,促进生命良性成长,让学生学会体验生命的快乐,帮助学生获得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学会珍惜自己,关注、尊重、珍爱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从而实现与这个世界的和谐共处。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实施遵循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应该体现五方面的独特内容:
(1)教会学生树立自信心
基于学生自信心不足的现实,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树学生的自信。当一个人有了自信时,才能俯仰于天地之间,才会有心情感受世界的美好。
以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中等职业学校应鼓励和激发学生挖掘自我的潜力,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欣赏自我的与众不同,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从而让其产生“做我真好”的生命自豪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构筑尊重学生的教学氛围。其体现为: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智力特征,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为本,教师在教学难度的设置、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学有所得、学有快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应该创设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交往中享受生命个体被尊重的感觉,从交往中感受周围世界的善意,树立交往的自信心,走出尘封的自我。在温暖的人际交往氛围中,实现对自己的性情开发,增强生命的亮度,让自己以从容的、平等的心态去打量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逐渐构筑其悦纳周围世界的心态。
(2)教会学生养成好的品性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品性教育纳入生命教育的范畴。因为,好的品性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品性教育的实施途径应呈现多样化特征:一是以课程的方式进行规训;二是借助活动的载体、教师的身教、同学间榜样的示范以及家校间的联手等方式,最终以德养德,慢慢期待学生品性的矫正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3)教会学生遵守秩序
秩序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只要我们稍微地反思一下,就可以发现,生活中一切乖张的行为,都源自于对公共秩序的漠视,表现为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对于公共秩序的践踏和反叛,而反叛的结果必定伴随着对和谐社会的破坏,对美好生命的摧残。总之,秩序教育就是一种规则教育,体现了学校教育求善的价值特征。
教会学生遵守秩序,会促进个体道德从他律走向自律。秩序教育的实施影响着学生成为“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人”,从而让学生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秩序教育的实施方式较之其他生命教育而言,还可以增加制度约束的形式。
(4)教会学生享受生命的快乐
教育的本来要义就是设法去满足人们的快乐感、幸福感,当然也要教会学生在享受生命快乐的过程中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促成自己和别人都快乐,进而追求与人(自然)同乐的境界,从而构建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关系,促成周围世界对自己的悦纳,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延伸自己的快乐。
德育课程实施的形式可以破除传统德育理论训导的方式,具体而言,即构建以主体实践为特征的德育实施模式,运用德育主体渗透、体验的理念,构筑活动类德育课程。第一,设立感悟自然的课程。在感悟造物主美好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惜福、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情怀。例如,让学生走进自然,聆听鸟声,品味花香,欣赏生命,体味“目遇之则成色,耳闻之则成声”的美好。第二,构建社会活动类课程。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和谐相处和乐于助人的社会适应力,帮助学生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价值,并自觉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通过亲身感悟体验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辉。第三,构建体育活动类课程。让学生体验健康生命的价值,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告别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己乐观进取的精神。
(5)教会学生面对生活的挫折
有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常与挫折相伴,甚至挫折会成为其生活的一种常态。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挫折,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和麻木不仁,最终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命质量以及将来的生存状况、生活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理解遭遇困难实际上是生命的必然。应这样教导学生:面对困难,抱有积极的心态和克服的勇气;面对困难,有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乐观的承受痛苦与失落的心态;面对困难,不要钻牛角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基于此,就需要学校构筑多元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能够寻找新的方向去奋进。
例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和英语方面,成绩一般不理想。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学习,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欠佳,最终导致这两门功课无法及格。其实,就算这两门功课降低难度,学生也很难及格。这就延续了他们从初中就经历的挫败感,强化了他们“我就是不行的”的無奈感。针对这种现状,如果能改变学业评价方式,允许他们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运用其他特长补足其不足学分的话,就更能使他们明白成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的生命智慧。
教育的美好在于对人生命的关怀。失却了对生命的关注,教育终究是空中楼阁。作为以促成学生道德养成、快乐成长为核心的德育,必然要谈到生命教育。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就业、生存,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成长,促成其自信、快乐和幸福成长的生命教育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善良品性,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新视野,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地丰富、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式,拓宽其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梁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