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今的计时法

时间:2024-05-07

王昌铭

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时间的计算,所以我国古人很早就创造了计时的方法。

寒暑易节,四季更替,月有盈亏,日有起落。因此,像年、月、日这样的时间划分是比较好掌握的。

为了对一天之内的时间进行划分,我国古代创造了十二时段计时法: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入定。(据《左传·杜预注》)相应的还有十二时辰计时法:子、丑、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两两对应,夜半即子时,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次日1点,余类推。此外,还专门把夜间的时段分为五更(鼓),一更(鼓)为19点至21点,余类推。这个方法在今天的某些领域还在应用。

随着天文学的进步,人们把一天分为24小时。14世纪,欧洲出现了机械钟。1853年,伽利略提出摆的原理后,人们才有了条件对小时进行划分。1760年出现了秒针,1902年出现了第一只机械手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又出现了第一块电子表。由于现代铯束管原子钟的误差仅相当于3万年到30万年差1秒,所以,当今最小的时间计量单位是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和微微秒(百万分之一微秒)。所以今天的百米跑成绩,以“秒”为单位,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幾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