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粲(公元177—217年),字仲直,东汉山阳高平人,是汉末著名文学家,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幼年时文才出众,著名文学家蔡邕非常赏识他,还与他结成了“忘年交”。
一天,王粲到长安去拜访蔡邕。这时蔡邕正与当时的几位著名学者聚会。门房禀报说:“有个叫王粲的求见。”
年近六十的蔡邕一听王粲在门口,就慌忙起身去迎接,匆忙之中连鞋子都没穿好,倒拖着鞋子就往门外奔去。
在座的人见蔡邕如此急慌,以为又有什么高官显贵来了,也都连忙起身恭候。
等到蔡邕和王粲进来,大家不禁吃了一惊,来人原来是个孩子:年幼,矮小,其貌不扬。
这时蔡邕向宾客介绍说:“这孩子有杰出的才能,我不如他。我还准备将来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都送给他。”
有一次,王粲遇到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下着围棋。下得难解难分时,忽然,黑方一不小心将棋盘弄翻了,棋子滴溜溜撒了一地。
这么精彩的一局棋却不能下完,两个人都觉得十分可惜,但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眼。
小王粲从旁边站出来:“别着急,我来让它恢复原貌。”
两个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位矮小瘦弱的孩童,只见他自信地拾起棋子,有条不紊地摆了起来,不一会儿棋局就摆成了。
是原来的棋局吗?下棋的人自己都说不清,也不相信。
这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情十分的疑惑。但是,此时他们已经对下棋不感兴趣了,反而对眼前这位小孩子摆的棋局将信将疑。
于是,他们找来一块毛巾,把棋盘盖起来。重新拿来一副围棋,叫王粲再摆一局。
王粲看出了他们不相信自己,便镇静自若地重新摆了起来。结果,两局比较不差一子。从此小王粲的名声便传开了。
又有一次,蔡邕想当面考一下王粲的强记默识能力,便请来了许多宾客聚会,把小王粲也请到了。宾客欢聚一堂,清茶代酒,谈诗论文,好不热闹。
正在这时,蔡邕站起来清清嗓子说:“各位,我昨天写了一篇《述行赋》,总觉得不太满意,今天特地请大家提意见。”
宾客们都谦让着说:“不敢,不敢。”蔡邕说:“那就让我的小友王粲看一遍吧。”宾客们都早知王粲其人其能,也很想当面见识见识,于是齐声赞同。
王粲见盛情难却,说声“恭敬不如从命”,就接过文章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这篇赋不愧是大手笔!文辞优美,场景动人,意境壮阔。
王粲被吸引住了,他一口气读完,又回味了一遍,愈觉奇妙。他谦恭地对蔡邕说:“先生之作,白璧无瑕。晚生只能熟记。”
说着竟有声有色地背诵了起来。围观的人边听边核对原稿,发现他背得一字不差。“奇才,奇才!”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王粲不只是记忆力惊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能落笔成文。
据记载,他“举笔便成,无所改定”,连曹操都很赏识,还委以重任,后来官至侍中郎。
故事链接
自幼聪明,这是先天所带来的。但要成为一个名人,实现自己理想,更需要后天的努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