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孙红东
摘 要:“主问题” 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的不同,多角度地设计“主问题”?教师既可以从课题、结构、人物形象、事情的发展、思想情感等方面入手,也可以用“主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用“主问题”搭建自主读悟的平台,用“主问题”引领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主问题”的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问题” 设计策略
提问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把设计的问题分主次。“主问题”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可以主导和支撑语文教师所实施的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同,取得的教学成果就不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的提问会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活动的效果。“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能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对阅读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主问题”设计策略
(一)从课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其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因此,从课题入手设计“主问题”,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阅读与探究,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重点,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理解力还比较弱,所以,用“课题”来设计“主问题”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教材编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所选取的课文往往反映的都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课题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什么。一般的做法是抓住课题的“题眼”直接提问。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表达了作者对聋哑人的敬佩之情。这是此文的主题,也是此文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指导学生充满情感地朗读了文章标题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主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从文句中感悟魚会游到纸上的真正原因。再如,《燕子专列》一文,传递的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怀,反映了瑞士人民的爱心。在指导学生朗读了课文之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 ”:“什么是专列?燕子为什么会有专列?”学生经过反复阅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也找到了文章的“题眼”。
(二)从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一般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能从中找到文章的结构脉络。从文章的结构脉络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小学课文中,编者选入了部分散文,教师可以从这些散文的结构来设计“主问题”。小学课文里的散文都结构分明,或“总分总”,或“总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分”是指具体的描写或阐述,“总”是指概括或得出结论。“分”是为“总”服务的,所以一般采用“分”来设计“主问题”,以达到“总”的目的。例如,《桂林山水》一文,该文的第一句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笔者紧扣此句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山,哪些段落写了水,作者是怎样表现它们的“特点”的?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后,感悟到了文章结构的特点:首段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七字统领全篇;第二段与第三段分别写了水的“静、清、绿”和山的“奇、秀、险”,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再如,《生命生命》一文,作者开篇就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接着,用三个小故事来诠释对生命的感悟,最后总结该如何对待生命。在教学中,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感悟生命的?”读懂了这三个小故事,学生就明白了作者是如何去感悟生命的存在的,以及是如何去对待生命的。这三个小故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即提出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
(三)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主问题 ”
阅读故事,要重视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认识了人物形象,阅读故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此,教师可以以“人物形象”来设计“主问题”,从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或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故事性比较强、人物形象比较突出的文章。在教学中,笔者以课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主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引入主题学习。比如,在教学《尊严》时,笔者这样设计“主问题”:“年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讨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比如,“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说着,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通过对语句的品析,最后归纳出年轻人的性格特征:以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既守护了自己的尊严,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再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笔者利用人物形象来设计“主问题”:“画家和牧童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哪些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特点?”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不仅要读通课文,要边读边思考,还要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
(四)从思想情感入手设计“主问题 ”
不管是记叙文还是散文,都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主问题”就可以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感来设计。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盲童能捕捉到蝴蝶,靠的是什么?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哪怕身体有残疾,也会去热爱生活,从而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至此,既达到了让学生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的要求,也让学生总结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写的是村民们乱砍滥伐,导致洪水把村庄给淹没的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关于保护环境的课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毁灭这个小村庄的是斧头?是洪水?还是村民?”用这样的“主问题”来导读全文,然后让学生思辨,在各抒己见中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主问题”运用策略
“主问题”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不但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辟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还能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主问题”进行教学呢?
(一)用“主问题”组织教学活动
“主问题”能串起听、说、读、写,能将重点与难点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笔者按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的阅读活动。一是整体感悟,引出“主问题”。首先让学生默读全文,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来设计课文的‘主问题,你会设计什么问题?”二是深入品读,解答“主问题”。细读课文,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从文本中的几个细节处品悟“农民们的砍伐”和“小村庄的变化”,体会其中的因果关系。三是深化主题,思辨“主问题”。“同学们,文章用很多笔墨讲述了洪水的猛烈、斧头的乱砍滥伐,那么小村庄的毁灭到底谁是罪魁祸首呢?让我们来辩论辩论吧。”在唇枪舌剑中,学生碰撞了思想,提炼了观点,发散了思维,最后得出了小村庄毁灭的根本原因。通过辩论,学生把故事的主题思想剖析得非常清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笔者围绕课题中的“可贵”来设计“主问题”:“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如何围绕这一“主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呢?笔者按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一是有感情地朗读,引出“欢乐”。让学生阅读爸爸妈妈给孩子们过生日时欢乐、幸福的场面,感受快乐幸福的时刻。二是安静地默读,感受“沉默”。当老师问到孩子谁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时,孩子们沉默了。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先让学生自主研读思考,并批注感受和体会,最后组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孩子们在沉默中的思考。三是有感而发,体会“可贵”。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在沉默与反思中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来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父母的爱。在教学这个环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以及今后要用什么样的行动去表达对父母的爱。经过交流,笔者再鼓励学生用“笔”写自己的“心”,把对父母的爱写出来。
(二)用“主问题”引领学习方法
“主问题”能触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比如,《矛和盾的集合》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述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的主要特点。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这个写作方法,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科学家是如何利用矛和盾的优点来发明坦克的?”学生根据这个问题,细读全文,画出科学家搏斗时的所思所想。借助这一“主问题”,明确了学习重点,渗透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用“主问题”导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式的新变化。设计好“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导学,能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順”的作用;用“主问题”导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沉潜文本,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自主读书、自我领悟的平台,指导学生积极地读书、思考、感悟、表达 ;用“主问题”导学,能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主问题”是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学情而设计的问题。教师应跳出以碎小问题引领教学的单线条模式,采用“主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爬坡”。“主问题”就是中心问题,中心问题一针见血,直奔主题,根据教材特点设计的问题,能让孩子多角度地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主问题”少而精,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借助“主问题”,能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由表象深入知识的本质。可以这样说,“主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得力助手。但在实际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和运用策略并非只限于以上几点。“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应根据具体的课型、教学实践和需要而定,以确保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只生丽.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1(7):49.
[2]吴晓玲.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主问题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20):65-67.
[3]曹晓菁.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4):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