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统编版语文要素的精准教学

时间:2024-05-07

朱音

摘   要:语文要素的设置与编选,改变了传统教材语文能力点相对混乱的局面,使得语文教学更具体化、序列化。使用统编版教材,务必要精准把握各个年级段中的语文要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维度解读语文要素、设定教学目标、研制教学内容、遴选教学策略。只有真正把握了语文要素,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本文提出,基于原始经验,借助复述导入新课;紧扣表达中心,尝试删减重点;依托认知,组织绘制图片语言;把握彼此联系,勾连内容信息。

关键词:精准教学   删繁就简   绘制图片

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课文,对应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的定位。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设置了专题“民间故事”单元,编选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等课文。从单元整体视角不难看出,不同的课文围绕着“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承载着完全不同的教学任务。其中,《猎人海力布》旨在锻炼学生概括内容、简要复述、梳理故事情节和详细复述等方面的能力,并在简要复述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创造性复述。针对《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编者在导读提示中指出,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尝试运用连环画的方式再现故事情节,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適的文字,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这两篇课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梳理层次、概括内容”“完整复述、激活思维”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设置在“绘制连环画”上,以此助推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一、基于原始经验,借助复述导入新课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将阅读教学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似乎只要学生读懂了、理解了课文,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让学生理解课文只是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因此,在前面的课时和板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借助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完整地复述课文,拉近学生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出示完整的情节:牛郎出生凄苦→哥嫂霸占了家业,牛郎只能悉心照顾老牛→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与织女相识→男耕女织,牛郎与织女过着幸福生活→王母出兵,牛郎妻离子散→每年只能在七月初七,借助鹊桥相会一次。其次,组织学生依循情节示意图,对课文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此时的情节示意图,就成了学生进行完整复述的支架。最后,相机渗透和巩固在前一课时中的复述方法:简要的情节可以一笔带过,重要的情节则复述得详细一些。这一教学环节,看似没有新授的内容,但借助这样的复习,不仅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让学生积累了经验,巩固了复述策略,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紧扣表达中心,尝试删减重点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具有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不过,连环画由于其表现形式的独特,无法做到类似文字一般的翔实与细腻,只能择取最为典型的情节加以再现。这就意味着先前梳理出来的情节示意图,无法真实而客观地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表达的中心入手,删除相对次要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越俎代庖,直接包办,需将思考和辨析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哪些情节可以删除?哪些情节应该聚焦凸显?比如,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内容,一般不能删除,能够体现民间故事创作用意的情节不能省略。民间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故事形式,旨在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统治阶级的无比痛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行简化处理,在删除之后着重凸显六个核心情节:(1)凄凉处境,悉心待牛;(2)兄嫂虐待,与牛相伴;(3)初识织女,喜结良缘;(4)相依为命,幸福生活;(5)玉簪划河,家人相隔;(6)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创造性复述,不是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照搬式的运用,而是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对故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删减,甚至重组。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笔者删除了不适合连环画展现的情节,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定格为六个核心情节,为学生后续的感知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三、依托认知,组织绘制图片语言

将原本的故事演化成直观性的图画,其本质是一种倾吐过程。虽然倾吐的载体从原本的语言转变成了图片,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学习的是语文,不是美术,应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展开探究。比如,在某一情节背景下,我们应该画些什么?既可以是学生对故事情节综合性理解后的结果,也可以是基于自身原始经验下的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并以图片的形式将解读成果展现出来。以“相依为命,幸福生活”这一情节点为例,笔者对学生进行以下的点拨和引导:首先,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对课文的理解,确定“幸福生活”可以绘制什么内容?学生通过交流后,给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金点子:牛郎和织女,一人牵着一个孩子,在灿烂的星空下,浪漫地散步;牛郎挑着水,织女浇着菜,两个孩子则在田头无拘无束地玩耍……此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笔者帮助学生对连环画的绘制展开实践性的提炼,借助学生的描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其次,确定好描绘的内容之后,笔者没有急于要求学生进行文字的配备,而是留出一定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地绘制。在学生完成绘制之后,再组织学生分别从“场景”“人物”“事件”三个核心元素入手,以简洁的文字,对连环画中的画面进行说明和介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配置的文字,既不能旁逸斜出,与整体故事内容相违背,也不能刻板地拘泥于课文的语言。最后,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在分享之后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使得语言与画面相得益彰,从而提升画面和文字的匹配度。

四、把握彼此联系,勾连内容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绘制连环画只是手段,不是单元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民间故事”这个单元,在习作板块设置了“缩写”的训练要求,编者旨在借助“制作连环画”的契机,让学生完整经历删减情节、凸显重点、概括内容、配备文字的过程。针对这一教学过程,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回忆了“连环画”的制作,向学生渗透了“缩写”的基本策略。其次,利用为六幅图片所配置的文字,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这些文字转化成故事发展的情节。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关联性词语,将原本相对割裂的文字贯通、交融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完全的故事板块,并尝试用两三句话,对故事情节进行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教学至此,笔者按照这个单元“创造性复述”的要求,鼓励学生打破原有的表达结构,运用改变人称、调整顺序等方式,重新整合故事。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编写原则,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依托明确的语文要素,不断深化认知体验,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广阔空间,将语文要素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封齐明.问题导学: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突围——以《牛郎织女》一课的教学为例[J].教育视界,2020(2):62-64.

[2]杨婷婷.创造性复述在民间故事教学中的价值及方法探析[J].小学语文,2021(9):39-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