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4-05-07

严卫强

摘   要: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曾呼吁将学生置放在课堂最中心,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研制精准目标,奠定“课堂结构变革”之基;明确适切内容,奠定“课堂结构变革”之料;丰富教学形式,开掘“课堂结构变革”之道;实施多维评价,蓄积“课堂结构变革”之力。

关键词:行知理念   结构变革   精准目标

著名作家、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一生践行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研究,他说:“教,是为了不教。”他的教学理念对当下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换言之,教师的教育教学并不是要给予学生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持久动力。因此,教师应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层次与结构,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打造具有“陶氏风格”的课堂教学架构,进而助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研制精准目标

(一)从知识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步骤都要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有怎样的目标,就意味着有怎样的教学。课堂结构的改革,首先应从顶层理念的设计入手,精准地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识。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蟋蟀的住宅》一文为例,这篇课文既有对蟋蟀住宅周围环境的介绍,也有对蟋蟀住宅内部构造的描写,同时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如果按照传统教学理念的方式展开教学,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将以掌握课文的信息知识为主。事实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只能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却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及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毫无认知。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次遇到类似的文体,学生仍将束手无策。这就违背了叶圣陶先生所设定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编者之所以在这个单元选择这篇课文,是因为这个单元设置了语文要素“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不应该落实在文本所呈现的信息上,而是要借助语言文字还原观察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的,并梳理这些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观察策略。这样的目标定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架构必须有脱胎换骨的变革。只有真正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教学思想。

(二)从要求到需求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对目标的设定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切切实实地以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为目的。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学习的不足,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编者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紧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设置的单元习作主题是“我和某某某过一天”,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神话人物,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神话故事。不少教师在设定这篇习作的教学目标时,常常将教学定位在故事的生动传奇上,要求学生创造出神奇的环境。虽然这一教学目标没错,但是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故事的把握还缺乏相应的能力,就急于从整体的事件入手。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揠苗助长的行为。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出发,将学生的习作重点设定在明确事情的起因、經过、结果上,能够把神话故事讲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着力关注学生对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通过罗列提纲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创作的基本框架,为学生写出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复杂,而是从学生原始的认知能力出发。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真正将叶圣陶先生所创造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落实到位。

二、明确适切内容

(一)契合需要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指出,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不管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编者为这个单元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说法本身就极具新鲜感。对于他们而言,新鲜感是一个难以揣摩的词语,如果教师仅站在教学的角度进行讲解和灌输,学生则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更无法深入体会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这一认知障碍入手,将更多的阅读权利交还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阅读。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的基础上,感受新鲜的词语和句子所形成的表达效果。

(二)推动发展

有了精准适切的教学内容,就如同烹饪大餐有了良好的食材。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教学内容,在精心设计和规划中彰显这些内容所起到的教学作用,联系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学生原始的认知起点,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批注”。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都会设置以下的教学模块:首先,借助原始的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批注,采用学生之前阅读时的圈画等方式,告知学生运用符号或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所得,就是一种批注;其次,煞有介事地介绍批注的方法,带领学生运用方法深入有效地展开阅读;最后,组织学生对阅读形成的批注交流探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帮助学生形成批注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看似从学生的学情入手,既注重对方法的提炼与渗透,也积极为学生搭建了实践运用的平台。但从“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入手就会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学”。鉴于此,笔者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首先,在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上,将更多的权利和空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最有感触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虽然笔者没有直接涉及批注的概念,但是实践先行已让学生踏上了阅读批注之路。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明确哪些阅读感受是高效的。最后,再出示教材所罗列的批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批注方法的感知,或形成相应的批注内容。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采用了契合学生内在认知的方法,将批注的方法有效地融入了学生的意识之中,帮助学生习得了批注能力,为后续的“无须再教”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教学形式

(一)设定多维板块

当教师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生命作为教学目标时,就要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性活动空间。而传统教学中一环套着一环的串联式结构,已不适合学生内在的成长需求,这时,教师就需要对课堂内在的结构进行重新规划。

以教学《西门豹治邺》(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所设定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简要复述”。教师如果仍按传统教学方法,带着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课文,课堂教学必会陷入零散的琐碎之中。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从“调查民情”这一部分的信息进行梳理:一是西门豹赴任邺县,发现离邺县越近,田地越荒芜,人烟越稀少,衣衫褴褛的人们扶老携幼去往他乡。他主动召集老人,询问百姓邺地为何如此凄凉。二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广大百姓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而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二)搭建活动平台

因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训练时,常常以机械化的练习题作为平台,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异化为做题,导致题海战术的盛行。因此,教师要搭建实实在在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释放思维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中的首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自然段以细腻、翔实的文字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幻灯片出示两幅根据语段内容所绘制的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一幅是正确的,一幅是错误的),组织学生在仔细阅读文本语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明晰两幅图片的正误。这在无形之中将学生的观察与对语言的品味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对照图片,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外形特点、颜色变化、生长位置,认识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之所以形象生动、翔实具体,是因为作者进行了深入而细效的观察。

在这一教例中,笔者以板块式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性的活动平台,既给予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契机,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实施多维评价

(一)關注结果

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常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新授环节上。其实,有效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预测单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紧扣单元的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题目预测、插图预测、结构预测、生活预测。没有将教学局限在课文上,而是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拓展其他的教学文本,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借助交流展开评价,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测评方法,从而了解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便于在后续的单元教学中有所调整。

(二)关注过程

俗话说得好,莫以成败论英雄。为了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评价范畴,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后的指导。

以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教学《四季之美》一文时,笔者紧扣第一自然段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学习过的批注方法,想象还原作者的语言文字所展现的画面。学生虽然能关注语段中的景色描写,但是忽略了作者文中所运用的动词。于是,笔者借助这一动态性和过程性的评价,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关注点,有意减少对静态描写的交流指导,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置在学生对动态描写的感知上。

总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始经验和认知方式,巧妙地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最中心,既要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也要对教学层次和结构进行布局,拓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空间,进而助推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陆伟伟.阅读教学中言意共生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9(8):36-37.

[2]刘艳丽.探寻统编语文教材中“关键句”的教学指向[J].教学与管理,2021(17):32-3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