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4-05-07

廖飚

摘   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够适应自身与社会的发展,并且与语文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学习品质和能力。本文根据当前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情况与教学方式,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语文课程主要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基础的文字发音、词组的运用、文字和标点的规范运用、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等。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具有综合性、体验性、生成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也是基础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的技巧,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语言应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美学思维,让学生具备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感受文章独特的“美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建构语言知识体系、正确运用语言的基础,而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随着思维的发展得到强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实现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双重提升。

语文是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各民族文化智慧,实现文化意识与文化观念的进步。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喜好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创造与想象的空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以古诗《元日》为例,在讲解这首古诗之前,笔者先给学生讲述了这首古诗的背景,并提问:“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是怎样的心情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讨论完后,笔者引导学生了解《元日》这首古诗的内涵:“同学们,《元日》这首古诗描绘的就是新年时期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景象,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是怎样理解的呢?”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破空间限制,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学习环境,能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添加情感因素,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

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僻字时,教师可以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形象化地认识文字的构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文字的字形,还能对这个字的含义与用途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运用文字的准确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以“孕”字为例,在讲解时,笔者提出:“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字谜,当‘人字的肚子变大后会变成什么字呢?”待学生回答后,笔者进行总结:“当一个‘人字肚子变大后,就变成了‘乃字,若是这个‘人变大的肚子里有一个孩子,就在‘乃字下面加一个‘子字,那么这个‘人字就成了‘孕字。”这种层层递进的文字拆解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生僻字记忆,同时,借助所学习的文字向外拓展,认识文字的内涵与具体使用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构建开放式的课堂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式是关键所在。教师要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尊重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整合信息、制造问题、创设情境,构建开放式的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在布置课堂预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与“威尼斯小艇”相关的资料,在自主探究与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然后,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开展课堂教学。最后,在正式讲解文章内容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信息,验证学生收集的信息正确与否,这样既能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收集文章信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其次,利用学生收集的信息开展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课前信息收集工作的肯定,还为教学内容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语文學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巧云.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39):378-379.

[2]甄业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18,121.

[3]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21-24.

[4]盛泽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136-1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