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时间:2024-05-07

王园园

摘   要:“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要改变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转而形成一种自组织、非线性、生成性、开放性的生物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生物教学轻过程、重结果,以及轻认知、重知识的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思路、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   初中生物教学

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比较简单,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聆听,强调课本知识,注重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消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初中生物教学应当目标多元,倡导探究,追求合作,关照差异。“复杂性科学”认为,学生的生物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的线性接受过程,而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对话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复杂性科学”理念,引导学生“自组织”学习、非线性对话,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自组织”“非线性”“整体性”是“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特质。

一、引导学生的“自组织”学习

“复杂性科学”认为,任何一个完善的系统都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内因,另一个是外因。其中,内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外因发挥着辅助性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系统内部的相关因子具有一种自组织、自调节的功能,能让系统趋于完善,这就是系统的自组织性。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看成学习系统中的内在因子,其具有主体性、决定性作用。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学生本人。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空间,让学生展开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生物学习。

“自组织”性的學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干涉学生,而应当让学生主动获取生物知识,进行生物探究,并不断与外界对话。例如,在教学《人的个体发育》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让教学向课前延伸,让学生提前与知识“亲密接触”,在家长的支持下制作“我的生长过程”的展板。学生将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照片打印出来,能够从中看到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明显变化,进而划分个体生长发育的时段,并概括其基本特征。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组织的学习过程,能深化学生对人的个体发育相关知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研讨,尤其是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分期。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从人的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概括身体发育的特征,并让学生用这些普遍性的变化对照他们日常的一些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立足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自组织性的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细节。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会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行为,这就是复杂性系统中的“蝴蝶效应”。

二、引导学生的非线性对话

当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遵循着“师问生答”的模式,这样的对话模式是一种单向度、线性的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对话模式下学习生物,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而不能产生主观、能动的思考。基于“复杂性科学”立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度、非线性的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思考、探究。

例如,《人体的激素调节》这部分内容与《人体的神经调节》息息相关。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尿检可以判断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入手,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并形成多样化的问题:“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持续出现葡萄糖?”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对话,从而催生学生的思考、猜想等。有学生将已知的“血糖”和未知的“尿糖”相联系;有学生推测“糖尿病与胰腺激素有关系”;有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认识到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都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多元的非线性对话,引发了学生对“人体内分泌腺的组成”“各种激素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并展开多向度的对话,并适度地介入、及时地补充,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思考、对话。笔者提出问题:“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有什么区别?男性和女性的内分泌腺有怎样的区别?”等,从而将学生的课堂对话引向更深的层面。显然,基于“复杂性科学”立场下的非线性对话,应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将课堂对话的权利赋予学生,让学生以自由的状态展开研讨。

“复杂性科学”认为,现实世界中的大量问题是非线性的,是动态生成的,也是开放、不确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调动知识经验去思考、探究,从而不断成长。

三、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

要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领悟生物学思想方法。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本质,还要引导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学习生物学思维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对生物知识进行分隔,而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尽可能把握知识、认知现象、诠释本质、理解结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先行组织者”策略、“引导整体学习”策略、“结构性学习”策略,让初中生物教学更具启发性、引导性,走向灵动、智慧,而不是机械、呆板。教学方式应常变常新,适应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符合生物学的知识特质,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整体性教学策略,积极挖掘相关的教学资源,从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场所、原料、产物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探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绘制光合作用的过程概念图,探究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植物叶片的气孔,探究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叶绿体,认识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教学中,笔者横向整合实验资源,纵向设置实验梯度,通过整体性的教学,让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充实,不断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视角,教师的“教”要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初中生物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知识相关联的;同样,学生的“学”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教师的“教”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当从整体出发,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更加高效。

总之,立足于“复杂性科学”视角,教师能有效地改变传统生物教学“轻过程、重结果,轻认知、重知识”的教学现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基于“复杂性科学”的初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亚平,陈晨.美国中小学整合性STEM教学实践的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5):58-64.

[2]赵锡鑫.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4-55.

[3]傅骞,刘鹏飞.从验证到创造——中小学STEM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71-78,1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