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7

胡慧玲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阅读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增加阅读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已经明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已势在必行。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方案。

一、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兴趣的原因

首先,教师本人对语文教学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那么自然会在教学中影响到学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其次,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比较差,而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虽然教材里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性过强的文章可能导致他们无法理解。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模式还处于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初步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象,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沉浸式的学习状态。

(二)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要让他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非常难的。对此,运用多媒体呈现图文、音频、视频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重难点知识;其次,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促使学生将感官与思维相结合,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文字的感悟。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要让他们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例如,在讲授《花的学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同学们,快来看一看美丽的图片。”并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组美丽的花:“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谁能用词语来描述一下?这些漂亮的花儿也有自己的学校,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它们的学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花的图片,既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再如,古诗词虽然美,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常常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呢?以《山行》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古诗,体验古诗的情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獸虫鱼都是诗人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瞧,古人根据四季的特点写了不少古诗呢!”随后,运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四季美景及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在欣赏与诵读中进行阅读积累,兴致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解《荷花》时,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这篇文章的语言美,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荷花的图片和一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这一系列入情入境的图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多媒体教学设备能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所以,他们常常不能理解阅读材料涉及的背景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背景介绍。例如,在《飞夺泸定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了解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体会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阅读想象

文字描绘的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作为一名读者,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很难清晰、完整地感悟文字的内涵。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要以现实材料为基础,还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例如,在教学古诗《元日》时,笔者首先从“元”字入手,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并想象这个字有什么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发现这个字看起来就像侧立的人,由此推出“元”的本义指的是“人头”。接下来笔者又展示了金文的“元”,继续让学生猜测并想象这个字的含义。学生又发现,金文的“元”与甲骨文的“元”很接近,不同之处是金文的“元”上面的那一横变成了“点”,突出了“人头”的象征。接着,笔者依次出示小篆、隶书中的“元”,让学生再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兴致勃勃,热烈讨论。利用多媒体展示“元”字的演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汉字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引出有关春节的习俗打下了基础。在这样的课堂中,信息技术连接了文章内容和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掌握并运用汉语,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有关中华传统节日,为此,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为例,让学生结合元宵节的特色,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元宵节,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热爱生活。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写什么、怎么写,是他们在写作中的难题。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元宵节的习俗,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经历的元宵节,并谈一谈感受。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有了表达的欲望。在这样的铺垫下,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整理成完整的作文。一系列的多媒体展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为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学习,用心积累,积极适应时代的变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针对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邵泽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方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123-124.

[2]张霞.初中语文活动课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