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例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

时间:2024-05-07

韩姝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教学规律,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凭借课文这一识字载体,夯实识字过程,在朗读中理解字词,进而读好课文,提升语文素养。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一、形义结合,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的基础首先在于积累。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就是要把习得语言寓于诵读课文中,以课文为载体,习得语言,进而运用语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字形与字义的结合,帮助学生在掌握生字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文本。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教学“怪”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请学生给“怪”字“找朋友”。学生在给生字“找朋友”的过程中,对“奇怪”“责怪”等词语的意思有了更深的感悟。此时,再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原句,语气中“怪”的味道自然就出来了。如此,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巧妙融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为进一步运用语言打好基础。

二、创设语境,理解语言

“理解”也是语言建构的重要环节,然而仅仅依靠字形、字义来理解也是不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小学生读书认字,教学的方法要一句一句地教,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因为很多时候字义随词而异,词义随句而变。特级教师王崧舟曾提出,语用教学要在语境视野下进行。何谓语境?词句就是语境,上下文就是语境。因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的生字“治”,就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创设语境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就“如何治蚜虫?”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学生各抒己见,畅谈自己治蚜虫的方法时,自然引出“治”在字典中的意思为“消灭”。而在教学“盯”这个字的时候,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字形推测,“盯”应源于目,可能和“看”有关。但具体表示怎样“看”呢?此时,教师可以将“盯”放入原文中,结合语言环境请学生做“盯”着小葫芦的动作。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可爱的葫芦图片时,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于是“盯”的意思学生自然就了然于心了。不仅如此,学生也明白了“盯”中包含的情感:是對小葫芦那样喜爱才会盯着看呢!进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曾经还“盯”着什么看,有了什么发现,将生字初步运用到简单的句子里。这样的设计,不仅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行为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活动,更让学生在语境中对语言的理解“具象化”,语言的习得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分层训练,运用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课文这一例子,语文教学更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的熟练技能。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必须落脚在语言的运用上。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课堂上的说话训练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摘葫芦”的小游戏: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上所学生字说上一两句话,既可以复述课文内容,也可以自己思考,比比谁用上的生字多,比比谁的句子更完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字义的掌握情况,这是对识字学习的复习和巩固。请学生用所学生字来说句子,为学生的“说”提供了支点。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每个人的表达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复述课文语言,进一步将语言积累,使之内化;而能力稍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概括进行表达,如果在表达过程中,还能融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想象,那么得到提升的就不仅在于语言表达,更有学生思维的发展。

从积累语言、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字形和字义,创设语境,巧设分层说话训练,让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