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廖倩芸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从上幼儿园起语文就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给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语文教学讲究尊师重道,教师是整个课堂上唯一的权威。教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而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太枯燥无味,方法的单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即可,因而限制了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措施
(一)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各种教学情境,制造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创新思维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要学生拥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环境,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效率有着很大的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握好引领作用是教师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在教学中,学生要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若以一种和蔼可亲的语气来进行教学,会给学生传递出一种放松的课堂氛围,在语言中带入一些幽默,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敢想、敢发表自己的言论,那么创新思维就应运而生了。
(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自身积极主动地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意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摒弃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是新课程標准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就能成功的,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有着正确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创新思维带给他们的好处,让学生能够发现创新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好的方法同样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产生自己想学的需要,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感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什么是不切实际的。比如,在学习诗人李白的诗歌时,我们不应该仅局限于课本上的那首诗,而是可以从李白的生平、背景及他的遭遇讲起,选取一些适合本诗的背景故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广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等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感知材料,而且能在学习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愉悦地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高效生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它能把许多枯燥无味的东西以一种五彩斑斓的模样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在结合自己的想象后,猛然看到五彩斑斓的画面,思维在脑海中进行碰撞、交织,这无疑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知识的世界中,就如同那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思想有碰撞,就有创新发生的可能。(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长沙镇洋口港实验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