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学园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生活性及人文性,尤其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水平。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新时代,教师要善于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生成性资源的基本概述
生成性资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理解。从宏观角度来看,只要是在课堂上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学习认知的一系列动态性资源,都可以称为生成性资源;从微观角度来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超出预设的新问题、新情况,都是生成性资源,其强调的是临时形成的资源,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只有准确捕捉这种资源,才能对此加以利用,构建精彩、鲜活的课堂。
二、 基于生成性资源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过错型”资源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知识的看法会存在个人偏差,也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些错误,并不断开发利用这些错误,让这些错误变成生成性的课堂资源。除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之外,教师还要通过这些“过错型”资源,帮助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进行深入理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内容。例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时,有些学生经常把第二自然段中的“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读成“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跳动”。在这里,教师应抓住这一意外生成的“错误型”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帮助学生分析“跃动”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提问:“在这句话中,‘跃动能否改为‘跳动?为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不可以,因为课本中不是这样写的。”教师此时可以进一步发问:“那么大家认为‘跃动和‘跳动是一个意思吗?哪个词会更好呢?”有的学生提出,“跃动”强调了飞蛾拼命挣扎的状态,而“跳动”则不能体现出这种生命力,因此“跃动”比“跳动”更合适。教师通过这种“错误型”资源,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利用文本情感形成“人文性”资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除了在讲授字词等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利用文本故事中的情感,形成“人文性”的课堂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个故事。学生观看完故事之后,心情非常复杂,久久不能平静,此时教师可以提问:“雨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心中坚持着怎样的信念?你最敬佩雨来的哪种精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成“人文性”资源,培养学生爱国、勇敢的品质。
(三) 利用问题形成“差异型”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不同的思想会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利用这一特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形成“差异型”资源。“差异型”资源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同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和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教师可以提问:“大家更喜欢听哪一种评价?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喜欢母亲的评价,因为母亲的评价会让自己感到自信;有些学生喜欢父亲的评价,因为父亲的评价可以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感受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同时促使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主旨。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用法,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