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材处处长 卓翔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讲师 郑济洲
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2014年1月7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条路径,其中一条路径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和维度的制度安排都息息相关,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客观要求。
2014 年1 月7 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社会治理领域进行了系统部署,既有总体性的战略设计,又融合了基层实践创新;既发扬了优良传统,又体现了时代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决定》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社会治理领域更是如此。党委领导是破除当前社会治理实践中多头治理、统筹不够困境的利器,完善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主体的领导,“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必将推动基层区域党建、联合党建、党群服务中心、“一肩挑”等治理实践进一步创新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成功经验不但没有随着历史远去,反而始终与时代同行。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融入时代主题,不断发展创新,成为社会治理一面不倒的旗帜。2003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指出,要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13 年,***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跨越50多年的历史,“枫桥经验”的基本精髓正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根本。
2017 年10 月18 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此次,《决定》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分别进行表述,更加凸显了社会治理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表明社会治理工作不仅致力于指标上体现出来的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同时也有文化与心理层面的更高追求,即要建立起社会凝聚力,形成发自内心的社会认同感,依据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将“民主协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是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体现,是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将地方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制度化的需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是我国国家治理优势的重要方面。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推进民主协商,使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可以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
科技已经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推动的“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站式办理”改革,极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已卓有成效地推动我国治安防控走向立体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我国各种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更好的预警与干预,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社区规划、民意收集、网络协商与监督提高了社区参与度,增强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可以说,新一轮科学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运用,显著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与效能,提升了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创新了社会参与的渠道与形式。
《决定》明确将“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将“保持社会稳定”与“维护国家安全”并列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使得社会治理工作领域更加全面、清晰。国家安全涉及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将国家安全纳入社会治理范畴,体现了社会治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紧密关系,凸显了社会治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治理与发展相互协调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就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政策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注重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决定》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我国将更加注重积极利用现代专业技术,提升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能力。
《决定》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涵。一是增加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任务,使得基层社会治理在市域层面可以得到更好统筹推进。二是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提法进一步由乡村治理拓展到整个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使之成为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共同的发展方向。三是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网格化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了寓管理于服务的思路。四是增加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作用,这既回应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社会风气问题,也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找到了好的切入点。五是增加了边疆治理与兴边富民的任务,反映了我国疆域广大、边界绵长、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也明确了边疆地区发展与治理两手抓的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基本和谐稳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由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仍然存在,也使得这一时期成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实现社会矛盾与风险基层处置常态化与化解效能最优化,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为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们应当加强以下五方面工作。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一是要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指标机制。要对失业率、物价上涨指数、贫富差距扩大程度(基尼系数)、农民负担加重程度、干群关系、国企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敏感问题以及社会心态指标适时掌控,确立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二是要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要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三是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利益调节、利益约束、利益引导、利益补偿等。四是要建立诉求表达机制。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成员,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个健全规范的社会协商和对话机制,可以引导各个社会群体和成员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反之,如果诉求长期不能得到表达,利益主体将被迫采用其他极端的形式。五是要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矛盾处理不当而导致的,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好利益矛盾的处理和化解工作。
新形势下治安防控建设要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一是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是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主要抓手,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社会治安防控领域,使社会治安管理更加高效智能。三是要实时紧跟日新月异的科技应用前沿。要在科技支撑方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使应急处变能力插上科技的翅膀。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是要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二是要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要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二是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三是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是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五是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六是要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一是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二是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三是要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四是要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五是要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总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是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直面的关键性问题。要大力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遵守共治原则,实现共建和共享,重视改革,实现超越,建立创新型自主治理机制。在党政关系上,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制度安排,在部门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健全民主协商和公众参与制度,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保证社会治理民主化、社会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治理手段上,要坚持法治、德治和科技手段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矛盾处理机制,为社会有效治理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安全维护系统。
讨论题:
1.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