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的小学教育改革

时间:2024-05-07

刘洁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教育也开始面临新的考验。小学教育是每个人的人生奠基教育,也是对未来最有影响的教育,亦是最难实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改革,起步于1978年,距今已有40年,但教育改革迟迟没有结束,其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为世所罕见。因此,这一改革的难度可见一斑。

一、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小学教育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听课,教师的“一言堂”扼杀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思考。缺乏趣味的课堂环境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不够,而这些恰恰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二)重知识轻能力

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丰富人的知识和情感,实现个体的长期发展。如果仅仅培养学生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把应付考试拿高分当成学习的唯一目标,这显然是偏激的,忽略了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度学习、填鸭式学习等方式,容易引起学生恐慌。再有,依靠分数作为评判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来测试学习的成果,学生可能会通过不良手段来获得所谓的高分,这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从目前看,城市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要普遍好于农村。又比如即使在城市,不同学校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小学升初中的择校问题,广受社会关注,许多父母为了孩子能进入重点学校,甚至花上大笔“择校费”,导致择校现象的盛行,也导致个别学校生源的膨胀和教学资源的紧张,一些拥有较好资源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上好的学校,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不公平。

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创新教育的要求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的生命力,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就是教育的复兴。

(二)校外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一个体量巨大的校外教育服务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学校外教育市场规模庞大,每年参加校外培训的小学生人数超过1亿。由此可见,校外教育严重干扰和冲击了新课改趋势下学校正常的素质教育秩序,对新时代背景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

(三)农村教育的要求

农村小学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直是其中的软肋。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政策的实施,以及观念的转变和对教育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农村父母把孩子送到较远的城镇小学,致使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并且年龄整体偏大等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时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小学教育作为儿童获得以后学业的奠基教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能动性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了被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发展学生特长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学困生时,教师不要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三)提高教师素质

当前小学教师队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学生人口的外流及农村小学基础設施较差,学校规模不断缩小,于是各级政府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导致教师待遇降低,师资不断流失。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鼓励和补助政策,鼓励高学历、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地,尽可能保证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

我国的教育改革之路漫长且艰难,远不止表面上这些原因,其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西省彭泽县太平乡中心完小)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