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写作源自生活习惯的养成

时间:2024-05-07

苏学峰

文章的生动,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生活积累与思想的深度与灵动。作文创新,这是展示自我、展示风采的需要;也是再现生活的需要,时代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平時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有趣事,多动笔进行事情经过的描述,多注意细节的描写,日积月累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能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想。

一、写作的基础是读书习惯的养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好书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而阅读的黄金时代起自童年。这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受益终身。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比较活泼,还停留在喜欢动手的年纪,而且由于小学生的认字量有限,很难连贯地读完一篇文章或故事,一旦遇到困难便会觉得不耐烦,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需教师培养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奇的阅读知识,如社会风情、民俗自然、大好山河、美丽风光、动人情节、真善美的心灵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读好书,在遵循学生知识能力和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感悟到扩展思维,准备素材,动手实践,才能逐步写好作文。观察的目的在于学会认识大千世界。观察,可以变换方位、角度、时间,时时留心。如在教室里放一盆花,从发芽到长叶、开花、结果,让学生长期观察,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观察日记”,记录植物的每一步成长的变化;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可以一个小组形成一个观察日记;最后,可以将日记进行整理,形成一个短小的说明文,然后在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二、整洁、干净书写习惯的培养

通过对学生平时的观察,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有不良的书写习惯:不按笔顺规则写字,开倒笔画;写字时弯腰驼背,眼睛离本子的距离过近,胸口压在桌沿上;身子歪着,本子斜放。这些不良书写习惯,都会使学生的字书写潦草,大小不匀称,无任何美感,进而导致学生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手指变形等问题出现。因此,应把纠正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当做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看谁写字的姿势最端正,其他同学给他鼓励,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提醒。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交上来的作文的书写情况判断谁的字写得好,然后在作业本中提出表扬,对于字写得歪歪扭扭、勾勾画画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对他们给予指导,督其纠正,以使其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三、思考习惯的培养

“多思”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之间的联系,认真思考、回味,形成系统认识。“善问”是在思索的基础上排难解惑,问己、问人、问老师,广开思路,增长知识,形成见解。这就有了写好文章的基础。

好文章是多思、善问、动手实践的结晶。多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头脑中对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完成的过程,学生可以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也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切忌不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的时候就动笔写。许多作家在谈写作体会时认为,作品会在脑子里酝酿很久,从雏形设计,到整体筹划。这就是说,写作前先应拟个提纲,成竹在胸,一气呵成,这样就会文气贯通,如行云流水。

四、修改习惯的培养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从推敲字词句到谋篇布局和立意。马克思写《资本论》,从草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列夫·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12次。可我们的学生写完作文,长嘘一口气,把作文本一合,即以为大功告成。作文本发下后,只看分数、批语,就一切了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应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草稿”到最终完成,都要在精益求精的修改中。“文章不厌百回改”,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修改能力的强弱。所以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不断增加阅读量、多写日记,认真听教师讲评作文,从文从字顺做起,到谋篇布局和立意。不妨反复吟诵,纠正错别字、漏字、多字、笔误、词序颠倒等毛病,再悟出思想情感。老舍说:“我们写完作品,最好朗诵一遍或几遍。自己必须念念,假如自己都觉得别扭,别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了。”就是这个道理。还要引导学生互改,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发现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陷,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