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增强资源意识,构建活力课堂

时间:2024-05-07

施莹莹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挖掘和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活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本身的资源意识较为薄弱,不注重资源的整合运用,因而教学往往陷入困境,学生接受到的知识面也非常窄,不足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的资源意识,结合语文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利用好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构建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拓宽教材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最直接、最主要、最基本的资源。如何用好教材,并且依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拓宽教材内容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非常强,他们正处于急速发展阶段,如果教师的教材资源意识淡薄,不注重从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角度拓宽教材资源,只是一味地局限于教材的资源,那么教学很容易走入困境。为此,语文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增强教材资源运用意识,丰富并拓宽语文学习内容。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拓宽教材资源,让语文课堂更有活力。《但愿人长久》出自苏轼,旨在传递中秋思念之情。如果教师仅仅侧重于分析这首古诗词,那么很难带动学生更强的学习情绪,也难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思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促进学生理解其中表达的内容。其次,教师让学生列举了其他的有关借月思乡的诗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教师也可以引进全文的诗句,让学生对比分析学习,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最后,教师还可以引进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感受古诗新唱法(与音乐学科交叉学习,拓宽内容)。在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从而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富起来,课堂也愈显出活力。

二、丰富网络资源,焕发课堂活力

身处“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对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运用网络资源的意识,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当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是让教师逐一“搬到”教学中,而应仔细挑选、恰当引导,从而才能让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这一课时,教师引进丰富的网络资源助力课堂教学。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教材中主要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对于从未去过莫高窟的学生而言,描述虽然精彩,但由于自身理解力、想象力有限,依然难以理解,并感觉到有些晦涩难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从百度中搜索与莫高窟相关的视频资源,在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得到深刻理解。如此一来,书中所描述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一一映入眼帘,学生再投入阅读,便能快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网上从不同角度拍摄的莫高窟,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精美绝伦之处。最后,教师还可以将之前在网络上制作好的龙门石窟图片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比欣赏,说出体验感悟。在案例中,教师将网络中的视频、图片等资源引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描述,而是呈现具象化的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与吸收。

三、开发地域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不单是文字学习的学科,也是实践运用的学科,只有提供一定的语文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视野也才能更加开阔。每一个地域都有特定的地域内容,包括饮食、历史、曲艺、社交、名胜古迹等等,《语文》教材中也不乏关于饮食、历史、名胜古迹等的学习。为此,在学习到有关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开发地域资源,让学生投入实践,从而获得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教师注重地域资源的开发,并引导实践。秦兵马俑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它让世人感到震撼无比,为了延伸学习,教师以地域为主设计“玩名胜,学语文”的实践活动。教师以当地为依托,带领学生一起外出参观游玩本地的名胜古迹,挖掘出其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古迹就在身边,需要传承。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得到了外出学习的机会,视野也不断开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室内的学习。外出参观回来后,教师再让学生针对如下内容一一发言:“通过‘玩名胜、学语文这一实践活动,自己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等等。”

总之,身处资源多元化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资源意识。只有教师的资源意识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服务教学,从而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