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芳
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它对新知的巩固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现今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且大多都只运用于新课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不妨让信息技术也走进数学练习课,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那就一定会将数学练习课上得更加出彩。
一、借助情境还原练习的生活性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带进数学练习课,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在教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元、角、分”这一课时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巩固练习环节: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商店的场景,摆出各种物品供学生购买,给每位小朋友准备5元钱的道具人民币,然后安排4个学生为一组,要求每组小朋友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模拟商店),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迸发,每一小组完成得都很出色。
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将练习与生活相联系,有效地激起孩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从而让数学生活化在课堂中得到了精彩呈现。
二、借助图片呈现练习的直观性
孩子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练习题的枯燥无味却无法满足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在上练习课时,教师可以插入丰富多彩的图片,从而呈现练习的直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
如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巩固练习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插入了一幅幅图片,将图片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并隐藏着一道道“乘法练习题”,练习的枯燥乏味一瞬间便变得趣味盎然。在教学第一题时,笔者插入了一幅“猴子摘桃”的图片,并对同学们说:“秋天到了,树上的桃子成熟了!看上去真的是又香又甜呢!这棵果实累累的桃树,吸引了两只小猴子皮皮和笑笑。你们看,他们准备比谁先摘到桃子呢!比赛规则是爬一步就要算一个算式,算对了就继续往上爬,谁用最短的时间摘到桃子谁就赢。哪些小朋友愿意帮助皮皮,哪些小朋友愿意帮助笑笑呀?”话刚落音,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把手举了起来,笔者就知道他们已经被带进了图片中。遂选了两组学生分别帮助皮皮和笑笑进行比赛,让其他同学当评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笔者会竖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错了时,笔者会夸张地叫起来:“哎呀!不好!小猴子要摔下来了!”孩子们听了哄堂大笑,而计算的学生也马上发现自己错了,然后纠错改正,说出正确答案。这些题就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解决了。孩子们一直兴趣盎然地在不同的图片中展开思维的穿梭,达到了巩固练习的最佳效果。
三、借助声音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可是,练习的题型单一、枯燥总会让学生厌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练习题添加声音的效果,从无声到有声,使孩子们从感到无趣变为感兴趣。例如在教学完“9的乘法口诀”后,笔者将练习题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口述答案。他们每说对一个,笔者就播放声效助威,如“你太棒了”或者“你真了不起”等。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笔者就播放“没关系,加油”的声音。在多媒体声效的协作下,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也在快乐中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四、借助动画挖掘练习的操作性
加法是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学生初次接触加法时,仅仅靠新课的学习是很难掌握的,所以练习的巩固就更不容忽视。在设计“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的巩固练习时,笔者精心地将每一道练习题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强化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比如将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由于动画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们感兴趣,就会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加法的概念就会在学生的印象中得到巩固。
在数学练习课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策略绝不仅止于此,还有更多的有待教师去研究、去发现。只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多媒体,数学练习课也同样能上得有声有色。(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花厅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