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借助故乡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时间:2024-05-07

李学林

故乡,是个古老的传统题材,但永不衰退,永无穷尽。自秦汉到唐、宋、明、清乃至当代,不知有多少人在故乡的题材上耕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在读起来也使人觉得回味无穷,会情不自禁地踏进这些文字的情境中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急速推进,筑城大军的脚步踏平了许多城镇的往昔郊野,一片片楼宇大厦拔地而起,给乡村的农民带来惊喜与欢乐。无数的乡间孩子随父母入城了,住进了新居,上了城里的学校读书。然而,田园远去了,乡村的生活远去了,家乡也远去了,渐渐地在心中积淀成一种美丽的思念。这种阳光下的淡淡乡思,常在离乡孩子的脑海中萦绕,却找不到表达的平台。为此,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这一契机,让孩子们写故乡、画故乡、说故乡、品故乡,任其自然轻松地尽情表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写写画画赞故乡 倾注深浓真情

抚州,是一代名相王安石的故里,青山如黛,绿水逶迤,在孩子们的心中是一方如诗似画的美丽乡土,曾经是他们出生的地方。第一次睁眼,看到的是故乡的月亮;第一次学步,踏上的是故乡的热土。故乡养育了他们,也在他们的心幕上升起一颗永远眷恋不灭的明星。在这里,高大的古枫苍松蕴藏着动人的传说,五彩的田园原野奏起丰收的凯歌,明丽的清泉流淌着纯贞的友情,就是破旧的木壁窗纸、凄迷的炊烟衰草也诉说着岁月的艰辛。这一切,都是习作的绝妙素材。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在习作中都接触过“故乡”这个题材,但写作的效果却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是大题习文,脱离生活,不知从何寻找素材,如《我爱家乡》这类习作题目;二是要求整齐划一,必须抒发和呐喊出爱家乡的时代强音,形成内容空洞、无感而发。而让孩子以“故乡”为题习文,一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即现在学校的生源发生大变化,多数孩子都来自农村,是城里的新居民,都有一段乡村生活的经历,只要教师稍一点拨,就能回想起乡村童年生活的无尽往事。二是让学主轻松自主地习文画画,但又训练有序,状物写景、记事写人,融入教材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取材习文,使作文教学多一些生活化、艺术化。所以,在写写画画中有以月光、冬阳和李子等为素材习文的佳作,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读读说说咏故乡 留取美丽记忆

用学过的文字一行一行地写故乡,用线条勾勒故乡,有些细雨润物无声的味道,这是静态下的一种表达,情景很美丽,但不够完整。要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达心中的故乡情结,还要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故乡。在读讲中增添印象,留住记忆。

写一写故乡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可以是一篇短文,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歌。写完后有表情地朗读出来。没想到他们写出来读出来的,竟然让笔者为之惊讶。如:五年级的“故乡是什么”朗诵会,有的写故乡是绵绵细雨。三月,浇开了路边的桃花;五月,淋着了池中的青蛙;九月,秋风细雨,染红了山野的丛林。缤纷的落叶,是故乡送给他的名片。

朗读的诗文,可以是自己的习作,也可以是同学的作品。读自己的习作是一种感受,读别人的文章又是另一番味道。只管细细地读,把自己和大家都带入文句的意境中去,让精彩和感动留驻心中。说一说故乡,旨在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举办一次“口语达人秀”,孩子们的口头表达是那样地流利通顺且激情飞扬。

记不清老阿婆在这间屋前包过多少次粽子了。她仍然穿着从前的衣裳,搬出嫁到这里时添置的那张小方桌,上面堆满了包粽子的各色用料,坐在竹椅上包着缠着,把自己的故事和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起包进了小小的绿粽中。过了半晌,站起来捶捶腰,看看自己包好的大半篮粽子舒心地笑了,沟壑纵横的脸上绽开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瞬间,她成了端阳节里乡间最美的风景。(五年级《小山村的端阳节》)这是一名小女孩演讲中的一段话,从一个侧面牵着我们去猜想,端阳节里小村庄和老阿婆的故事,给人留下宽远的审美空间。

我的故乡叫午田村,在赣东北的一处群山峻岭中,虽说交通不便,但村里的豆腐却是百里闻名的。因村上的老祠堂里有一架青石磨,是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三百多年了。这架磨很重,得两名男子汉才能推着它运转,磨出的豆腐细嫩而富弹性且味道独特。每年初夏,城里的一些美食探寻者都会到我的故乡去尝一尝泉虾豆腐。鲜红的辣椒干、炒红的泉水米虾,和着红竹菌、白豆腐一起煮,色鲜味浓,常令食客们吃得大汗淋漓却欲罢不能,怎么也舍不得搁下手上的筷子。(一年级《故乡的美食》)这是乡下的一种食品,极常见的豆腐,但这名学生说的这款豆腐是独特的:独特的石磨、独特的烹煮、独特的配料与独特的食客和食客的独特感受,说得精妙而娓娓动人,可以说是段很好的广告词,激起听者舌尖上的感动,觉得泉虾豆腐的确是故乡的美食了。端阳节乡村的老阿婆,故乡午田村的石磨豆腐,还有许多许多孩子们讲的故乡的一景一物,都将定格在他们美好的记忆中。

城市化的大潮,使大半乡村的孩子远离故乡,步入城市生活,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美丽的阳光下的乡愁。教师在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去亲近故乡的题材,为其搭建起表达思念故乡的平台,自然会写出、画出、说出一个个美丽如诗的故乡。在这种充满生活化、艺术化的情境中脱稿的习作,情感真挚、文句优美通畅,如同故乡的溪流,跳跃着、奔流着一种灵动的、潺潺不息的流韵。(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