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探究

时间:2024-05-07

董文

小学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整体发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但从目前来看,“应试教育”模式依然大行其道,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配合不和谐,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有的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有的在纪律上松弛懈怠,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帮助这些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建立起有效互动,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如何做到这一点,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小学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问题

现在许多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家长经常认为孩子教育与家庭没关系,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子女。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辞。家长的这些观念使得本来是社会系统中重要组成要素的家庭与学校割裂开来。还有的家长因为种种原因,把自身以前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以弥补自己多年的遗憾,一些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较高,孩子考试考得好就给很多奖励,考得不好就冷眼相向甚至是责罚。一些家长因自身工作上的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也有一些家长为了享乐干脆把教育子女的事情交给爷爷、外公等隔代人,这些长辈在生活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于是一个班总是会出一些“小少爷”“小公主”型的学生,孩子在这种近乎溺爱的环境中成长,普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邻居或者同事的孩子作比较,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评判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比较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家长希望孩子成才,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忘记了教育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

素质教育虽然实行了很多年,但实际情况还是以升学率、分数来评判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教育一切以分数为重。教育需要高素质人才,但很多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如此一来,提出的素质教育都是空谈。

在社会方面存在三类问题:一是人们对社会教育的认识不够,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太小,跟社会没有关系,实际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持久的、长效的教育,而不是立竿见影;二是有些社会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只是种几棵树而已,学生体会不到植树节的价值与意义,甚至会以为植树节只是一种娱乐形式;三是社会教育机构鱼龙混杂,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成绩上的突破,不惜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还有一些教育机构出版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互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父母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家长要懂得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耐心疏导,帮他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所在。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都是榜样。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同时,家长也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生活方式,以宽容、客观、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一些家长以“妨碍学业”为由,不让孩子去和他人交往,甚至把孩子的同伴赶走,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对于那些不懂得教育子女方法的家长,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全面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长与学校的固定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社会要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健康的社交活动,引导孩子参加。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最受欢迎的小客人,最懂事的小主人”评比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开展“我爱妈妈、孝敬老人”等情感活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等系列活动,以亲情为纽带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此一来,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单靠学校和教师的局面。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才能使三方面教育目标一致,形成有效的互动,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齐埠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