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强师范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07

王燕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新一代的创新素质,关键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强化创新意识的潜在性、课堂教学向创新型转变、办学条件向现代化转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师范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强化创新意识的潜在性

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已开始进入潜在性萌芽状态,但必须继续强化。可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市场商品竞争的角度,从国际军事力量竞争的角度,以大量的案例教育学生:只有科技上的不断创新,国富民强,国家在国际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课堂教学向创新型转变

首先,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小学抓起,而师范学生职业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发新一代人创新潜能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加强学科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学科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要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面向全体学生最重要的体现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钥匙。

其次,按照教学规律围绕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落实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都由讲—听、问—答、范—仿、令—行等程序组成,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应该变此为引—思、导—找、启—悟、激—做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方法由“老、僵、迂”呆板单调变为“新、活、巧”新颖多样,各科、各人各具特色。

(1)变“讲听”为“引思”。即变由教师简单地直接讲授知识,学生被为接受灌输为教师用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

(2)变“答”为“找“。即变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机械回答为教师指导学生要找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脉络,增加对知识的理性认识。

(3)变“范仿”为“启悟”。即变单纯,由教师用课例作示范,学生机械模仿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进行知识模仿联系过程中进一步消化、感悟其意境、规律或方法技巧。

(4)变“令行”为“激做”。包含二层意思:第一层即变由教师指令学生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要我完成为我要完成;第二层即变由教师指令学生完成某种行为要求为激励学生树立信念,对教师的要求产生情感认同,变强制规定为自觉遵从。

三、办学条件向现代化转变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解放了学生思想,培养了能力。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训练了现代人所需要的技能。如语文课通过屏幕展示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阅读要迅速、理解要准确、摄取要及时等多种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广泛接触外界信息,达到学习最佳境界。

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培养师范学生创新素质必须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它能较好地发挥学生技长,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观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群体性课外科技活动;2.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照顾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个体性课外科技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新才能进行独立的活动。另外,可以采用定小组、定项目、定时间,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组织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如航模科技小组、摄影小组、化学兴趣小组等,或者结合课堂教学的教育实习开展科学知识解说训练,让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进一步得到创新意识、科学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廖淑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