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千羽
《农夫与蛇》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其中道理也了然于心,遇事不加思考而盲目行善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善而不思则罔,要使善意、善行结出善果,须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发挥“善”的作用。
要做到合情合理的“善”,应当明辨“善”的对象。对谁行善决定了善的意义,并不是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有行善的合理性或必要性。对于弱势群体施予援手,表达自己的善意,更多的是传播“正能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对于身强体壮、好逸恶劳而乞讨的人,就要谨慎行善,稍有不慎,判断失误就会助长其劣根性和不良的社会风气。
要做有效的善行,应当明晰“善”的正确内容。行正确的善,才能使善发挥它的功效,帮助他人填补漏洞,弥补空缺。比如作弊的行为,就是用错误的手段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真正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給自己的品行添了败笔。正是这样错误的“帮助”,仅仅做足了表面工作,却忽视了内在的问题。修身修内,修行修外。这样的“善”往往会将漏洞掩盖,久而久之,内里腐坏越发严重,造成了难以扭转的困境。可见,错误的内容使“善”与初衷背离,造成的后果可能比“不善”更恶劣。
要做到充满“好意”的善,应当注重合适的“善”的方式。善是不求回报的,但当我们赠人玫瑰后,希望的是人们喜爱这朵“玫瑰”,而非不屑或是厌恶。用更易被接受的善意助人,而不是强加于人或是令人尴尬。就如帮助残疾人士或老人、孕妇,都应先考虑自己的这种善意行为是否会无意间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当我们更加顾及到被帮助着的感受时,选择了更加合适的方法,才能将“善”的温暖发挥到最大。
行善也要量力而行,不应苛刻要求自己行“善”。当你深知无力帮助那些力所不能及的困难时,大可以放弃,不必因此自责。
行善不只是一种美德,更是一门学问。如果单纯怀有善心,行动时却不加思考,那不单单它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更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善而不思则罔。善良的内心驱动我们去帮助他人,理智地思考将会辅助我们更合理地去行动。将善意与思考结合,才能结出善果。
点评
行善历来受人称赞,而作者认为要使善意、善行结出善果必须思考。思考什么?要考虑该对谁行善?在什么方面行善?用什么方式行善?全文论点明确,从明辨“善”的对象、明晰正确的“善”的内容、注重合适的“善”的方式三个分论点详细阐述,条分缕析,思路清楚,具有思辨色彩,给人启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