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冰冰
〔摘 要〕 师生互动是开展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是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师生互动对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课堂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更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小学科学;师生互动;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2 022-024
一、前言
在现代教育中,基础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小学教育。小学科学义务教育特别重要,是致力于科学教育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奠定小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关系到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技强国队伍。
从根本上讲,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一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基础科学教育的质量,必须从研究师生互动开始。
二、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环境影响
1.教学设施
鉴于科学课的特殊性,许多科学课都需要进行课堂实验,但是在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举例说明,根据笔者的科学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分配器材要花很多时间,收集设备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教室并不是一个适合做实验的地方,但学校没有专门为课堂实验设计的科学实验室。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实验只能由教师准备。教师预先确定实验过程和实验器材,然后由学生在教室里進行实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创造和自主发现,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在科学实验中使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也没有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班级规模
班级授课的组织方式使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局限性,与目前在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相悖。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同学,与其进行交流,导致学生感到被教师不公平对待,从而降低了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在访谈中提到,与坐在后排座和墙角的学生相比,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加频繁。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师生的良好互动。
(二)课堂互动气氛欠缺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涉及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扮演着主要角色。
过于专制的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会拉大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建立亲近的联系;放任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不能有效地约束和说服学生,学生也会质疑教师的专业性和能力。
在充满爱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有爱心,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学生也乐于与教师一起工作,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中来。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都能积极、平等地进行交流,同时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2.课堂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全心全意地认同对方。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重要因素。
假如班级的氛围令人感到压抑、紧张,而在教室中的学生则会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积极与教师接触,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中,学生肯定不会主动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去。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1.互动主动性
根据笔者自己教学时的课堂观察,有些学生比较活跃,上课时经常举手,踊跃参加互动的课堂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话题都会给予比较积极的回应。但也有很多学生整节课心思都不在教室里,认为科学课是副科,对待科学课有一种敷衍的态度,甚至在科学课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而能主动提问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并不擅长主动提问。
2.学习风格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对他们之间的交往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常见的学习风格有六种,分别是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和独立型。
竞争型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参加课堂讨论;依赖型、回避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存在不愿参加师生互动的倾向,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师生交往极少;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学习和思考,他们不会盲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参加课堂讨论。
(四)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1.教学风格
教师采用的不同教学方式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关系密切。教师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管理风格也倾向于直接影响。以上对课堂教学风格的分析表明,具有课堂管理风格的教师更习惯于对学生施加直接影响。在直接式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倾向于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或说教。
2.教学灵活性
对科学课堂的观察表明,大多数科学教师过于遵循传统的教学安排,对问题的回答不到位,对学生的观点不够重视。备课是所有教师的一项关键技能,因为这是正式上课的起点。但是,科学教师过多地关注课程内容、课程常规和授课方式,过多担心学生的回答会影响教学计划,缺乏教学灵活性。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
(一)合理设计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大量的教学实验是在教室里进行的,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小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因为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要积极将这些知识转换成小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实际运用热情,从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意义的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也要合理地设计并实施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感受到科学课的魅力与乐趣。因此学校要建设相关的实验科学教室,供教师与学生使用,并且要有处理学生在实验中突发问题的准备,保证学生实验的安全性。
教师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只是将实验在黑板、PPT上展示,直接播放实验视频或者口头说说就结束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把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激发他们的互动热情,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到科学课堂上来。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限,大多数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在讲授课程以及实验的时候,可以把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作为课堂互动的出发点,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兴趣,从而巧妙地讲授知识并将知识点联系起来。
首先,针对小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思维活动,完成教师设计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科学课上有一种参与的感觉,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腦思考这节课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在进行设计实验时,要有阶段性,使学生逐步体验,真正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指导小组学生完成实验。最后,每组的代表介绍结果,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并向全班展示。
(二)创建融洽的班级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否轻松、是否沉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有一个积极的氛围,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气氛,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在科学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心,要为学生树立好的形象,要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其次,在班级中,团队协作式的讨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助,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在讨论中,教师要强调遵守课堂规则,积极参与科学课堂互动。
最后,在科学课上,要积极地组织各种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里展示自己,从而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和有效。
(三)建立启发探究式教学形式
有效的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参与。科学,是一个让学生探寻自然、探寻真理的世界。而团体协作,既可以表现出团队精神,也可以实现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的目的,促进共同提高。发散型思维有助于拓宽思维,寻求各种可能的解题方式。它的多方向性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和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模式较为单一,以授课、提问为主,学生多是聆听、应答。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热情。
科学教师应该多提一些开放式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不用担心回答错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调整课程计划的依据,以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师在实践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层次,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要安排难度适中的教学活动。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进行自我反省,改进师生的交往,注意自己的某些习惯性的非言语行为,消除对学生干扰,积极地解决问题,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水平。
(五)注重课堂互动的多元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多夸奖、少责怪,用非言语的动作提醒。比如在教室里很吵闹时,教师可以用眼睛环视全班,让学生保持安静。教师在教室里表现出的热情、认真、和善,会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
首先,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估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并对他们的言行及时给予反馈。教师要耐心倾听,师生之间要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有效沟通和交往,创建融洽、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评价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共享评价内容,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
其次,教师的评价要适时,既重视评价结果,也重视评价过程,并要有说服力。教师应该多与平时交流少、不善言辞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参与到互动过程中来,并给予他们鼓励。
最后,教师要对总结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利弊。在小组沟通结束后,还要对小组的观点、回答客观地评价和归纳,发现其规律,并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应自觉地将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获得启发。当然,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主宰”所有的事情,而是要把有效引导和平等参与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钟乃汇.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以河南省鹤壁市几所小学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8.
[2]周小燕.小学科学课堂师生互动论证话语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1(10):79-82.
[3]沈贵鹏.师生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J].教育科学,1997(1):23-25.
[4]邱绮晖.博物馆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2(2):82-84.
[5]史梦晗.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2):101-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