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4-05-07

林雪梅

〔摘    要〕  在新课程体系下,科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许多领域和学科,如生物、地理、化学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同时,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科学教育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利用课外科学活动资源。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2    028-030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开发科学拓展性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科学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需要拓展性资源的支撑。拓展性资源包括生活资源、信息资源、实践资源等。对拓展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开发利用教材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科学教材是一本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同时也是一本具有探究性的教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上有关种子发芽和开花的图片与视频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和开花时的形态与变化。同时,也可以将课本中有关种子发芽的图片与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够学到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又如,在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命周期,还能够丰富学生关于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

(一)利用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开发出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拓展性资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不甚了解。而小视频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将小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拓宽知识面。在“种子发芽”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种子发芽时的小视频,并根据自己对种子发芽这一节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讲解。在讲解完种子发芽这个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观看视频,观察种子发芽时的形态与变化。为了加深学生对种子发芽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对种子发芽时的形态与变化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关于物质分类的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分类方式,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拓展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生活中有许多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在观察植物时,学生可以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都有哪些特征;在观察动物时,学生可以观察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都有哪些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还能够积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电器不同部分的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关于电与磁方面的知识,还能够积累关于电与磁方面的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小区里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看到这些植物或动物时的感受。

二、开发利用教材外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小学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后才能掌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以外的拓展性资源,为学生补充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适当地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野外實地观察,也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如举办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制作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有趣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声音的资料,然后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到户外去听昆虫叫、小鸟叫等声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声音是怎么形成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一些有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通过观察动物叫声,学生发现有些动物的叫声很尖锐,有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低沉。教师再让学生探究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一些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探究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多方面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没有做到全面思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当看到校园里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校园里的树木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出来的呢?”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认识,也能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野外实地观察植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对植物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还能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科学课程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网络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在讲授“神奇的水”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介绍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和氧能够结合成氢气和氧气,而水则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水可以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各种形态。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水有关的生活常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科学知识,如介绍怎样正确使用各种电器、如何正确洗手等。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与科学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四、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在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利用“大气压强”来测量水的高度。在测量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在杯中放入一张纸片或者一枚硬币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杯中的水面变化:如果水面没有上升就是大气压强较小;如果水面上升就是大气压强较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纸片在水中的漂浮状态,如漂浮、下沉等。接着教师让学生测量玻璃杯中的水的高度,让学生发现玻璃杯中的水与玻璃杯底部接触时会比杯壁高。在学生做完实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实验就能发现大气压强与物体的密度、质量、高度等因素有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科学课程要积极开发和利用拓展性资源,通过拓展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五、开发利用社团活动资源,引导学生探究

新课程体系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物大扫除”活动,让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与分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植物。例如,有些学生发现了紫色的牵牛花开得很艳丽;有些学生则发现了含羞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些学生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植物在白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到了夜晚却停止了。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并记录下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引导与归纳,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生殖》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植物繁殖和動物繁殖进行观察并记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在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总结。例如,有的小组在研究植物繁殖时,发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再释放出氧气。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拓展性资源,挖掘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去探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体系下,科学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开展一些科学拓展性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一些科学拓展性资源,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本文系仙游县2022小幼基地校专项课题“小学科学拓展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JDXKT-2022-20】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吾加布拉.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4):87-89.

[2]潘亨林.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资源的开发策略探讨[J].成才,2023(6):37-38.

[3]洪富强.利用生活资源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23(2):116-118.

[4]林凯浩.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2(22):146-149.

[5]宗若灿.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研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3):8-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