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善用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

时间:2024-05-07

◇李培智(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中心学校)

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其对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等有着更高的敏感性,教师需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图片、视频、音频及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抽象知识的直观转化,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带来冲击,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理解的深层发展。从教材内容看来,小学数学学科本就有着丰富的图形资源,且知识也带有抽象性,与信息技术直观展示方法的契合性较高,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符合现代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直观性、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挥网络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全面激活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知识学习动机,是判断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动机更依赖于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趣味性元素和教材内容有效融合;或者,教师可以选择从网络平台下载各种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多种刺激,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障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度集中精神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被全面调动,从之前的被动跟随教师学习转变为自主知识学习。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观察图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呈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自主观察图形的异同点,保持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自主进行思考,在初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指引进入基础知识深度学习状态。

(二)数学知识的直观呈现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的静态特征,黑板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主要辅助工具,教材涉及的图形、符号和公式都需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和数学课堂的融合,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静态数学知识利用图片、视频方法进行动态转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官和学习体验。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圆锥之类物体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将面和点的知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动态展示,让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自主进行分析和对比,更好地掌握抽象的基础知识。

(三)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互动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提问呈现明显的单向性特征,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需跟随教师的指引探寻问题的答案即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十分简单,最终的课堂知识学习效果却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频率有所增加,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转化教材中静止的教学内容,突出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师生可以针对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和讨论,并且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学习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状况,接收学生提出的反馈意见,为学生学习和弥补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

二、善用网络教育资源组织小学数学教学

(一)创设贴近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可以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搜集相对应的各种素材,从而形成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课件,将教材中的抽象基础知识进行直观转化,在拓展学生知识学习通道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提升。教师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时,需适当为学生播放对应的音乐、视频或者图片,为学生建立贴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时,完全可以在教学课件中添加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并提示学生:屏幕上的鼠标每点击一下都会出现一个不同的物体,就如同随机开盲盒一样,并邀请学生上台亲自尝试,借此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点击鼠标出现诸如桌子、积木、手机这类物体时,也能够自觉回答这些物体的名称。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点击鼠标后所出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借此导入认识图形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基于教材内容和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的信息化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以及感悟。

再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下载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熊爸爸已经埋藏好了自己的蜂蜜,这一天,熊妈妈让熊爸爸挖出已经埋藏好的蜂蜜,自己要制作食物。熊爸爸则告诉熊妈妈,将蜜蜂埋在了离正门方向向西五步的位置。但两只熊并不知道,门外的小猫已经听到了它们的谈话内容,并在天黑时从两只熊的家门方向向西出发行走五步之后,利用铁锹向下挖,但是挖了半天却没有见到埋藏的蜂蜜。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何小猫走了五步却没有挖到蜂蜜的具体原因。这种故事情境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学生会提出因为熊的脚明显比猫的脚大,走五步后的长度明显不一样。教师在得到这种回答后可以继续追问,因为熊的脚步长度明显大于小猫,度量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两者在同样走出五步的情况下到达的位置明显不同,让学生思考小猫要找到蜂蜜埋藏位置该如何去做。学生可以得出小猫需要前进的距离等于熊爸爸的五步距离,或者使用同样的长度标准的答案。这时学生对长度单位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常见的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进行学习。

(二)为教学提供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逐渐建立良好的数学能力。微课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包括某一个知识点的专题性教学视频,同样也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一种。在教学知识的重难点突破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给学生提供数理思维和程序操作的机会,可以把重难点知识突破的方法与视频内容有效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数理知识,进而形成完善的数学逻辑,自主进行学习和操作。考虑到小学生对于直观信息的敏感性较高,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的学习调度,帮助学生形成重难点知识突破的启示。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位置和方向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内容,并从学生在班级中的真实座位位置出发进行位置的判断,让学生对位置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知。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录制将校园的立体图直观展示,让学生针对校园不同部分的各项建筑物位置进行判断。学生可以在完成原点设置之后进行全方位观察和判断,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研究中。教师在这个环节需对学生的观察判断状况进行巡查,并及时提供学习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位置意识,形成数学体系的思维空间。

(三)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度理解,不仅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进行探索,还需形成有关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但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够成熟,通常会在学习中遭遇各种问题,从而形成知识认知误区或断层的现象,教师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时,可以基于学生的思维盲区,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供指导,实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数学模型的目标,确保把隐性的数学思维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记忆和理解。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动画、视频等网络教育资源,将数学中的图形或抽象知识进行直观转换,促进学生对基础概念、原则等形成一定认知,配合教师的提问和小组讨论研究,对其他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圆柱和圆锥知识时,可以下载有关圆柱和圆锥形成过程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想象长方形在绕一边旋转之后形成的物体形状,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点击课件让其自主进行动态演示。这种由面到体的运动示范会对学生产生直观的刺激,让学生对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生成直观认知,在掌握基础圆柱知识概念之后,接下来的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学习也可以变得更加顺利。

(四)组织趣味教学活动

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趣味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并利用生活场景、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这一载体,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断进行调整,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真实状况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案例,引领学生针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层交流,配合微型数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完善。

小学生对各种数学游戏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热情,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的数学游戏活动需促进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并符合其兴趣爱好,确保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小数知识时,会涉及循环小数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400÷75算式的计算结果,学生发现算式最终的结果没办法完全除尽,在小数点后的固定位置出现了数字重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教师在完成这部分基础知识的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布置收集循环小数案例的任务,让学生利用信息平台收集各种典型案例,并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学生对这种知识搜索活动具有一定的参与热情,可以利用已有的智能设备和终端搜索有关循环小数的网络教育资源自行学习,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其知识视野。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对激活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理解及应用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需以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内涵要求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突破重难点知识,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学习以及课后网络教育资源的收集、自主学习,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