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小学高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安吉县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叶 军
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应该怎样学科学?我认为应该体现六个字——实践、理解、迁移。
实践、理解、迁移是科学教学追求的三个层次。科学教学首先是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三者关系中,实践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迁移是目标。
实践,科学教学最重要的途径。实践指学生主动、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当前的科学教学,虽然有科学教具箱、材料箱等为教师提供方便,但是,相对学生的观察实践活动需要,仍有许多材料缺乏,需要教师从生活中去寻找而用于教学。很多时候教师觉得微课、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向学生呈现了完整、详细的过程,比学生在亲自观察、实验中能获得更多,以此来代替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殊不知,对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没有动手就没有体验和探究。
因此,强调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亲历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来说,“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知道了;做过的,明白了”,也说明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对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观察、探究的过程,是形成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概念建构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理解,促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科学实践和探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即学生是如何去学习并解决科学问题的,包括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个方面。科学课不仅仅是动手操作,而且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当前的科学教学,虽然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实验操作,但是,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活动中思维含量偏少,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往往指导过细,甚至不需要学生动脑筋,只按着教师的要求、指示去做就行,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解释等科学思维能力缺失,科学课也就背离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初衷。
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理解,也就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对于“运动和摩擦力”的认识,学生固然可以通过实验桌上的模拟实验认识到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但是,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自体验去推一推没装轮子的箱子和装了轮子的箱子,学生就会对不同摩擦力的大小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理解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联系,就能形成新的认知,并能用新的认知去解释和解决问题,对所理解的对象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包括对语言材料加以组织,改变其表达方式,即初步达到理解的层面。
迁移,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迁移运用是学生科学学习理解水平的深度体现,是达到了对所学科学内容的本质的理解,是理解的高级水平。
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的素养均有所发展,能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用课堂习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即学以致用。
迁移是学生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对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解释。
实践、理解、迁移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其背后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活动空间,力求让学生有充裕的自主学习机会从事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科学学习的实践、理解、迁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