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课内外联动实现学习方式多元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4-05-07

◇樊雅富(天津市北辰区教师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但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需要在课外、校外开展活动,比如,养蚕活动。因为新旧三年级下册教材都有一个单元是以“观察蚕”为活动主线,如果学生没饲养蚕、没观察蚕,那么科学课堂教学怎么落实?科学探究如何落地?因此,为了服务课堂教学,为了落实实践探究,为了探索“养殖”单元版块的科学教学方式,从2008年开始,我们围绕“课内外联动、学习方式多元的实践探索”这个主题,充分依托养蚕活动进行了研究。经过实践研究发现,以课内外联动实现学习方式多元的实践探索,与当前“双减”政策相一致:课外养蚕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学习资源;课内教学活动为课外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一、贵在坚持,由点到面,形成品牌活动

养蚕是一项有意义且受师生喜爱的活动。因此,只有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全区域开展,才能形成品牌活动。

首先,经验积淀。我区从2008年开始养蚕,虽然每年都有学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气温突变、桑叶短缺、蚕生病等)导致失败,但是我们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经过十多年经验积淀,现在全区各所学校都能顺利开展此项活动。

其次,由点到面。北辰区共有50 余所学校,分布散且存在着地域差异。为此,我们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策略。在2008年,我们先选取中片的2 所学校作为试点校,在三年级开展活动,初步积累养蚕经验;2009年,又发展了4所学校,将学生扩展至3~6年级;2010年,参与的学校达到12 所。至今,全区各校都能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最后,小课题研究。我们以核心素养内涵和科学探究八要素为出发点,将养蚕与专题研究建立联系,促进此活动向纵深发展。比如,蚕卵孵化研究、彩色蚕饲养研究、吐丝研究、缫丝研究等。小课题研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而且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促进作用。

二、创建三级协作模式,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养蚕活动会牵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比如,饲养场地、桑叶等,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我们构建了区、校、家三级协作模式。

(一)做好区级推动

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初,我们都要召开全区推动会,在会上介绍活动目标、意义、内容、实施细则、成果展示内容。然后,让各所学校制订并上交活动计划,以自愿报名方式确定本学期展示主办校,创建养蚕活动QQ 群、微信群,让教师在群里互动,交流疑难问题、蚕饲养情况、养蚕成果等。

(二)做好校级推动

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包括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这是一项需要合力完成的工作。

1.分层制定目标,学习方式多元

养蚕活动历时40 多天,对于养蚕者的饲养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要求各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制定目标: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养蚕,重在教师指导和点拨;三、四年级成立合作小组,分组养蚕;五、六年级组织个人养蚕,让每个学生亲自实践。

2.培训与实践结合,助推科学探究

首先,开展专题知识培训。小学生对养蚕知识并不十分了解,在实践前,先引导他们学习养蚕知识,阅读养蚕手册,然后教师讲解养蚕注意事项。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可请家长一起学习,了解蚕卵的孵化、饲养步骤、桑叶保存等基础常识,以便在后期活动中指导学生,保证养护成功率。其次,开展常规实践活动。为了给学生养蚕提供充足桑叶,学校专门栽种桑树,供学生采摘,并组织学生认识桑树、采集桑叶,孵化蚕卵、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要求低年级学生知道蚕宝宝成长的整个过程;中高年级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蚕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与记录分析。

3.家校联动共育,积极传递正能量

要实现家校共成长。在养蚕活动中,学校应依托各个班级班主任及家委会,号召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倡导在家庭中建立小小养蚕基地。同时学校组织家长积极展示分享养蚕成果,加强校内外协同育人。

三、课内外联动,学习方式多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学生科学课程四维目标的有效完成,而且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理念。学习方式多元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既与核心素养内涵界定一致,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同时又与科学课标所提出的8 个科学探究要素相一致。如果把养蚕活动只定位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层面,那么此项活动就失去了价值,我们应站在“实践探究”的高度来踏踏实实开展这项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立足学习方式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一)课内外有机融合,让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首先,真饲养、真观察,才会真交流。教科版三年级老教材“动物生命周期”单元和新教材“动物的一生”单元,都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观察蚕的生命需求、不同时期蚕的形态结构及与其相适应的动物的一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蚕的繁殖方式,建立生命周期的模型。而在下校调研时,我们发现,有很多教师上课时不会让学生观察真蚕,都是借助图片或视频上课,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没有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08年,我们给教师提出要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课上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蚕进行观察,用课上学习的探究方法去观察、研究蚕,并让学生将饲养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迁移到课堂上,和同伴共享、交流、研讨。

其次,真饲养、真观察,才会真探究。科学课重视探究实践,应该像科学家认识自然世界那样来学习科学。因为实践活动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而且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探索出真知。因此,在“养蚕”单元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观察研究、收集和分析信息、交流探讨等探究能力;应采用设疑激趣、观察记录、交流讨论等教学策略,从而构建学生对动物生命活动现象及生命周期的认识;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等探究能力;要采用数学的方法统计蚕各阶段的生长天数并相加,利用工程的思维为蚕宝宝建一个“家”。

最后,在经历中成长,凸显生命教育。养蚕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和生命教育极好的契机。首先,因为养蚕活动需要恒心、毅力,需要持之以恒地认真观察、记录。学生能完整经历此项活动是很不简单的,需要付出很多。这不仅是一种磨炼,还是一次人生美好的经历。这如同“化茧成蝶”,想要成蝶必须经过破茧的蜕变。而破茧的意义,并不在于飞翔的自由,而是在于突破束缚,前往更广阔的世界去挑战和探索。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也只有经历了才会真正地长大。再有,因为蚕的生命周期只有50 多天,虽然生命短暂,却经过多次蜕皮,最后吐丝结茧,在它的生长过程中虽经历很多磨难,却能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蚕的生命历程使学生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

(二)主题剧展演,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在4000 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并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在养蚕过程中,学生会对桑蚕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感受到中国古代蚕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们以“重走丝绸之路,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穿越历史看养蚕,从古人的养蚕之法、古法缫丝、丝绸之路到今天探索养蚕的多样性(彩色蚕)、介绍现代缫丝工厂、介绍蚕丝制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编排了课本剧并进行短剧展演,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由来,感受中国古代蚕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养蚕活动的底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正和当前所提倡的课程思政相契合。

(三)与其他学科关联,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科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小学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学科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与数学的关联:科学探究中的数据处理、模型建立都离不开数学。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比如,可通过分析蚕幼虫的长度、每日的喂养次数及食桑数量,来定量分析蚕幼虫阶段的成长需求。与语文的关联:科学课有许多听、说、读、写的机会。如,养蚕小课题研究报告、养蚕日记、手抄报、讲故事等。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养蚕‘心’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养育”过程的艰辛,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护生命的情感。

(四)以多彩的成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每一件成果既是师生汗水的结晶,更是实践探索的成果。首先,手工制品。手工制品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识记与理解。如,纸蚕作品,学生通过卷压、揉搓,展现蚕幼虫的头、胸、腹三个部分的特征和比例;通过点画表现蚕的体节、足的位置等,学生在动手动脑记录蚕的成长过程。其次,手抄报。可组织学生开展“蚕宝宝成长记录表”“蚕的一生”等主题手抄报展。手抄报制作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绘画、文字表达等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最后,蚕成果。如,彩色蚕、彩色蚕茧、蚕茧装饰画、蚕茧制品、蚕丝的手工制品、蚕沙枕头、蚕丝眼罩等成果。这些成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科学实践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调整开发课程资源,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一)分批孵化蚕卵,调整教学进度

按照以往的经验,四月下旬,温度适宜、蚕叶充足,是最合适的养蚕季节,但是会出现饲养活动与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脱节。因此,为了让学生能真实观察到不同阶段的蚕,更利于课堂教学开展,可以分阶段孵化蚕卵。比如,在4月中旬可利用孵化箱,让第一批蚕卵孵化(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网购),之后每隔一周孵化一批。这样就能让学生看到不同龄段的蚕,实现养蚕活动与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同步。我们还应根据蚕的生长情况来调整“养蚕”单元的教学时间,将此单元的课与其他两个单元的课穿插来上。

(二)依托“领养”活动,用奖励促学习

科学课上,因为学生对实验材料、科学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有时会使得科学课堂不好掌控。这时,我们不妨把“领养蚕宝宝”作为一种奖励,来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可以把蚕宝宝奖励给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喜欢探究、认真实验的学生。

(三)用好淘宝网,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在养蚕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因为温差大、食物紧缺、桑叶有毒等造成蚕生病死亡。遇到此种情况时,淘宝网可以帮助我们让活动持续,可以从网上购买桑叶、不同龄期的蚕宝宝,价钱不贵,非常方便。

历经十多年的养蚕活动,我们总感觉此项活动还是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仍处于一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状态。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缺乏课题引领,只有走以科研引领之路,才会取得更多成果。因此,我们可以以项目化研究为切入点,立项课题,以课题引领促使研究更加科研化、精细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