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探讨

时间:2024-05-07

武连

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对于提升小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开展,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从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率。本文以小学生科学实验内容为基础,论述教师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新鲜事物,但是小学生的操作能力较为薄弱,并且没有完善的知识分析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优势以及劣势,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小学生的实驗兴趣,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参与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

一、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不是特别理想,对相关数据整合分析后发现,大部分科学教学没有充分的实验准备。教师自身对于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知,使得小学生还没有完成整个实验,甚至还没有全面了解实验流程,实验教学就结束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于实验器材没有充分准备,教学模式也较为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开展实验操作的,对于整个科学实验没有认真思考,最后对实验原理、实验结果的了解不深刻,影响了科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根据科学实验的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保障实验操作的可行性。根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拉近实验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增加小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革新自己的科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谁流得更快一些”的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进行科学实验内容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咱们在生活中谁见过水、油、洗洁精这些液体啊?大家可以举起自己的小手。”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教师:“看来大家都知道这些液体,那考一考你们,看看谁更了解它们。首先,第一个问题:水、油、洗洁精谁流动得更快呢?”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其更加投入。教师还可以小组竞争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各个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整合,选出实验最成功的小组。在小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验内容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由此提升科学教学实验的质量。

二、严格检查科学实验工具

在进行科学实验前,教师要严格检查实验工具的质量,以及器材是否符合实验的要求,保证课上实验的正常开展。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检查相关的实验设备,保证设备的工作性能、安全性能,防止因为实验器材的坏损而影响实验的开展。如果教师发现有坏损的器材零件,要及时更换。例如:开展“哪种材料硬”实验时,教师要提前检查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情况;开展“砖瓦和瓷、瓷器”实验时,教师要提前准备相应数量的滴管,并且认真检查滴管的质量,防止在实验过程中滴管破裂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开展科学实验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安全的环境下再进行科学实验的操作。其次,教师要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教学,向学生讲授正确的实验方法,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于安全风险没有健全的规避意识,而在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教具较多,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又是主要的教学环节。现阶段小学班级有20~30个学生,仅凭教师一个人看护,难免出现突发情况。如果是存在危险的科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观看实验过程的视频,了解专业人员的实验操作。教师要根据科学实验的危险系数选择合适的科学教学方式,以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安全。因为小学科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求真知,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整体实验环节的科学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保持对自然规律和科学真知的敬畏态度,认真严谨地开展教学实验。小学科学实验应保障其安全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学生操作行为的管理,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四、 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现阶段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加重视,学校也加大了对科学实验设备、资源的投入。但是由于设备的价格、学校的经济实力、校内的场地面积等原因,大部分科学实验设备数量较少,不能让小学生单独操作。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之前,要根据实验内容、实验设备数量、实验环节等,将班内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实验,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套专业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实验的环节规定每个小组的人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要负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率,提升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每个小组的人数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进行划分,每个小组最好都配有学习能力较强、操作能力优秀、认真负责的学生,以保证每个小组的科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例如:三年级学生会开展“它们吸水吗”这一实验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比较各种材质物品的吸水性。实验的材料较为常见,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各自收集。如果一组为四人,可以让每个人收集两种材料,增加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四个学生可以分别负责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数据整理等工作。在进行吸水实验时,可以让小学生分别开展:小学生A进行纸板的吸水实验;小学生B进行塑料板的吸水实验;小学生C进行铁板的吸水实验;小学生D进行木片的吸水实验。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以提升小学生的责任心,保障整个科学实验的有序进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有序性,也让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实验过程,提升了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五、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

一部分科学实验器材是一次性的,一部分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科学教学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实验器材的特性,按照颜色、性能、作用、材质,科学、合理地进行整理。这样,下次实验时就可以快速地找到需要使用的实验工具。在实验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合理运用。教师可以加强对实验器材的讲解,促进学生后续实验器材的有效运用,提高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

六、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弱。这使得在大部分科学实验进行中,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而结束之后学生对于实验的结果、目的却并不完全了解。这显然违背了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初衷,也影响了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思考小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原理是否清楚,对于科学实验的结果是否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主导实验流程。教师在讲授了实验方法、实验内容之后,让小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内容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记录,以加深小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小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确实验器具、实验内容、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植物新生命的开场”这一实验,整体的实验时间较长,后续还包括了种植、生长,以及最后的开花等内容。整个植物的认知实验一节课上无法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植物的数据,增加学生的责任,引起学生的重视。小学生在后期上课的过程中会对自己负责的环节更加认真,并且会产生疑问:“凤仙花种在土里要多久才会发芽呢?”“凤仙花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凤仙花今天长高了多少?”学生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主体,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自己负责数据实验的记录,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

七、重视总结实验结果

学科类的理论知识需要多次复习巩固,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难点分析,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科学实验也是如此,要让小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实验的内容,明确科学实验的结果,融入科学实验之中,就需要在实践操作之后进行总结。在总结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一次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不理解的问题,理清自己的实验操作思路,使得实验结果进一步升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纪、知识理解能力,提出不同的实验总结要求,让学生养成巩固复习、合理分析的习惯。

例如: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整理一份详细的实验数据内容,并且标注每个组员负责的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实验课后整理自己对于实验的认知,并且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关于本次实验,也可以关于扩展实验,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五六年级小学生科学实验总结归纳的内容可以更加全面一些,让学生進行实验过程的记录,发表自己的看法。

布置科学实验归纳总结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自我的兴趣观点、课业压力等方面的情况,合理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模板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更加了解归纳总结的含义,以保证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完善教学模式,保证小学生的主体性,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要根据科学实验的内容,分组教学,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做好科学实验的准备,并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实验内容的趣味引入,以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科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希望我国教师可以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科学实验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热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