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潘
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教育环境。笔者运用文献法、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实际阐述了微课程的概念、表现形式,分析了微课程在家校活动中运用的优势和可行性,论述了微课程在家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家庭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尤其在信息技术占比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环境中,家校间实时有效的沟通、教师教育策略的调整都对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在如今网络信息爆炸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校通、微信小程序、钉钉班级群、在线课堂等家校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微课程基于网络平台,它支持碎片化学习和互动式个性化学习。将微课程渗透进家校活动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家校活动中的不足,更能为教育增加实时性、灵活性、多样性。
一、微课程及其表现形式
(一)微课程
微课程不同于微课。微课指时间较短,面向对象为师生,是碎片化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而微课程面对的对象更广泛,不只是师生,可以是其他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家长。微课程取材广泛,内容上除了课堂还包括了班级管理、校园活动、家校活动等多个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微学习已经开始广泛流行,微课程以其简短精悍、随时随地的特点,势必会成为炙手可热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这就是最早的翻转课堂。他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这个案例说明了即使学生当时无法获得知识和经验,也可以通过后期的时间在合适的场所反复进行学习和训练,以此来掌握知识。
“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实现异地异时的信息传输,完成个性化的学习,是因为其拥有针对学习者不同个性定制的课程和资源,由此微课程应运而生。同样,作为家长,既是小学教育特殊的学习者,也是自己孩子的教育者,他们也渴望获得正确科学的育儿方式,也想要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成长中的种种表现等。但是据笔者调查了解,现今少有小学有针对家校活动的课程和资源。因此,笔者考虑将“微课程”引入家校活动,实现家校活动信息化、个性化、协作化、动态化。
那什么是微课程?权威的说法是:微课程指的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學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育内容;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主题,内容简短、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核心内容的小课程。
(二)微课程的表现形式
微课程运用于家校活动,应考虑到适用于普通家庭,制作起点不宜太高。建议以PPT(office、WPS演示)制作为基础,借助软件录制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
同时,现在自媒体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很多家长对于智能手机拍摄、短视频的制作也有一定基础。微视频也是目前主流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格式工厂、班迪、WPS、Office等,也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
微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幻灯片(PPT)形式 、视频剪辑形式 、屏幕录制形式 、微信 、策略卡与口袋书 、笔迹课程等。
二、微课程运用于家校活动的优势
(一)消除传统家校沟通的弊端
传统的家校活动方式,如家长会等,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家校活动需求。但据笔者调查了解,学生父母由于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法长期参与孩子的教育,包括基本的生活照料、上学接送都是由老人来负责的。而老人无法完全替代父母辅导教育孩子的任务。对于父母来说,与学校教师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
对于学校来说,很多时候关于家庭情况,包括教育的方针都是通过孩子向父母传达的。孩子反而成了家校之间沟通的媒介,而这一任务对孩子来说过于困难。
对于学生来说,本该只负责工作的父母突然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中,会产生紧张甚至抗拒的情绪,而父母本身对孩子关心的愿望和实际生活工作所迫的现状这一对矛盾也容易让孩子和父母间产生对立的情绪。
上述现象在目前家校活动中都是比较突出的。不过,这些问题都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逐步得到解决。那么微课程运用于家校活动有哪些优势呢?
(二)使家校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家校活动,是为了联合家校充分关怀学生在校的健康学习成长,是家校双方联系沟通的桥梁。微课程的灵活性体现在它的“微”上:时间短、内容精、样式多。
从载体上看,微课程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学生的在校活动和学习情况。家长可以使用自己更善用、更习惯的载体来关注学生;教师也可以从家长的微信平台等载体上了解到更多学生的校外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校内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教学特色。
从交流形式上看,微信群、钉钉等多样式的交流平台更便于家校之间的沟通,平台上的打卡、接龙、作业本、云盘等插件和特色功能也降低了家校沟通的门槛,增加了家长通过微课程进行互动的频率。
对于家长来说,除了网上学习外,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与学校互动进行反馈和沟通交流,家校活动的实时性和多样性得到了更灵活的体现。
这些专栏可以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创作并由专人进行管理。利用网络建设短视频分享平台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
(三)使家校活动主题更加鲜明
微课程内容清晰、主题鲜明。往往一个微课程只围绕一个主题甚至一个观点。简短明了,更适合现代信息技术引导下的碎片化学习。
微课程研究的问题是在家校环境下关于学生发展的具体问题。比如:在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为了缓解家长与学生入校焦虑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一主题,利用微课程指导家长如何缓解学生入校焦虑问题。
有关家校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利用微课程这一形式解决,当然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各個班级都有各自的特色班风文化,根据各班甚至各小组不同的特点,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设计制作成微课程,与家长或其他教育工作者一道分享,能完善家校教育。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家校活动的影响下打造充满个性化的学习生涯。
三、微课程在家校活动中的运用
(一)短视频、公众号等网络分享平台的运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家校活动平台也在不断朝着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发展。
将微课程设计成短视频的形式,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甚至更短,基于网络平台可以很容易分享给家长,便于交流互动。它能极好地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而不会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小学的跨度长达六年,在六年时间里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变化。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成长阶段来设计微课程,也有利于家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辅导。
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设计“快乐校园”专栏,了解新学校;针对快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设立“青春专栏”等,分享孩子在校期间参与的各项活动精彩集锦。除此外,还可增加指导家长关注孩子情商智商发展,如何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等内容。
这些专栏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专人审核并上传,对微课程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利用网络建设短视频分享平台是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
(二)实时沟通交流、反馈信息的运用
家校活动是由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形成的活动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具备了“学校的学生”和“家庭的孩子”两个身份。
经过观察发现,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大多能表现出具有明显个性特色的自主性。而在家庭环境中,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有时也会截然相反。这两种差异性的表现就促使了学校和家庭必须做到及时有效地沟通,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正确健康的成长环境。
这样的环境,催生出了一种能够快速反应,并实时沟通的另一表现形式——在线家长会。
通过钉钉、微信我们直接开设线上家长会,优点在于可以满足小范围人群,没有地点限制。只要事先约定好时间,邀请家长进入虚拟会议室,就可以与教师进行实时沟通;教师也可以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微课程传达近期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了解到学生最近学习生活表现上的变化,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教师还可以将线上家长会进行录屏回看操作,这样的形式让家长会甚至没有了时间上的限制。
(三)长期储存共享,个性发展的运用
每学期都可以生产出许多针对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年级的微课程,进一步进行整理,形式更加多样化,能让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情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也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为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更加具体、符合孩子发展情况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云盘将微课程进行上传整理分类并共享。长此以往,无论是家长还是其他工作者包括教师自己,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大数据搜索的方式收集到所有相关的微课程,包括其他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微课程。同时,大家也可以利用网络留言板交流想法、共同学习。
四、微课程在家校活动中运用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支持
微课程从实际制作到使用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甚至受限于学校本身的硬件软件支持。
例如短视频的制作,就涉及前期设计、录制,后期编辑、渲染等步骤。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有极高的要求。
网络速度较慢也是阻碍学校运用微课程进行家校互动的另一个限制。要想运用微课程进行家校互动,学校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务器、校园网络全覆盖等。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家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取决于教师微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微视频的美观程度等。一个制作精良、内容简洁明了的微课程肯定能够更被家长接受。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提出了挑战。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主动去学习如何制作微视频、如何上传网页等技能。
(三)对家长信息素养的要求
应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又应如何主动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交流,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家长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同时,微课程的碎片化学习也对家长的自觉性、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必须有较高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校想要传达的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利用微课程来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都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