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时间:2024-05-07

包红富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能够科学使用不同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学科,让学生通过这一科目知识的学习,能够对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正确了解,并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一、注重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求,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学习技术技能、接触多元化信息技术提供重要平台,是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小就开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发展。教学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只有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将信息技术课程优势全面展现出来。有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直接从教材中选取,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筛选,缺少优化设计,这会导致学生对实际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制约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做好教学内容设计工作,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起来。

比如,在椭圆绘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按照课本要求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椭圆绘图,整个课堂就会较为单调,缺少趣味性,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应对这一部分内容加以完善,可以将图形故事引入教学中以吸引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椭圆绘图教学,并对学生的想象力、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上课之前还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椭圆形都有哪些啊?”让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这样可以确保在上课之前,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为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得到丰富,教师在上课之前,可在网络中搜索教学资源,将网络教学资源与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丰富与拓展教学内容。网络中包含有很多不同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筛选,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通过该种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拓展学习空间,创新学生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不同的知识能够有全面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防止只强调学生学习网络原理性知识而忽视网络应用学习重要性的情况发生。比如,可以让学生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自身想要的不同内容、学习资料等,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互联网为其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网络交流沟通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以往书信交流方式等已逐渐被微博、微信、QQ等新型网络技术所取代。教师要对学生的网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采用观看视频、分析案例等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甄别信息的真伪性,促使学生对网络道德常识等相关内容能够有全面掌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防溺水电子报刊、假期出行计划等,对其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单独制作此类内容,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采取小组合作方式,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假期出行计划制定或者防溺水电子报刊制作等。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课堂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实现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班级中有部分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早,因此,他们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毫无所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处于懵懂、迷茫的状态,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进度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对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与了解,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展开教学。

为促使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按照层次落实教学工作。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对能力较强与能力较弱的学生加以科学划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讲课速度,增加教学内容难度;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将教授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学。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质量。教师在分层教学中需注意对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保证不同层级学生都能够接受,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对不同的知识都能够准确把握,以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知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鼓勵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中的很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有限,因此,他们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如果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方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与倦怠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有真实的感受。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绘画知识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把自己的整个绘画过程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现,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整个绘画过程。教师还可以为视频配上轻松、愉悦的音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难懂的整个绘画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认识与了解。要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对弄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记录,观看结束后向教师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认真解答。

又如,动画制作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动画制作过程及其重点准确把握。教师在对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比赛,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进行动画制作,每个人都在动画制作中出一份力。这样可以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学生身处激烈的小组比赛情境中,强烈的好胜心会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认真对待动画制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愿意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可以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目的。应将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优化教学方式,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这样,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及时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分析与筛选,应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都能正确和有效把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