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时间:2024-05-07

◇肖 平(湖南:益阳市人民路小学)

小学生处在重要的生理发育阶段,心理、认识事物等各方面还不健全,自控能力差,往往不能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影响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从五个方面阐述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学生充分主动自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才成为可能,新课程模式才能得以推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不具有自主性,不积极参与学习,新课程模式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将难以实现。一系列实践表明,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赋予课堂教学更大的影响力,加强其深度和广度。就像部分授课老师所说的:“好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充分参与,才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现阶段小学课堂普遍开设了很多活动,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却存在短板。这个问题难以规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受老师掌控,“失控”现象频发,导致老师深为苦恼。想要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更高的参与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不同导入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对一件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兴趣的影响,兴趣是趋向性和选择性的外在体现,它是认知新事物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需提高他们对教学活动、内容的兴趣,因此老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一)以魔术方式导入

在《磁极和方向》的教学中,选取的导入方式为魔术,这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磁极与方向的联系。

言语表达:“同学们,本次课堂开始之前,请先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魔术表演,请认真观看。”

行为表现:将磁铁用白纸包裹好,放在鱼型泡沫船槽内,将鱼型船放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将另一块磁铁包裹在纸棒里,用纸棒靠近鱼型船;在纸棒的挥动影响下,小船开始旋转。当鱼型船静止下来时,鱼型船头部和尾部总是朝向同一个方向。

通过上述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兴趣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秘。

(二)设计悬念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前的几分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前奏”用得好,效果不用恼,整堂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与“前奏”密切相关。所以,运用“前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在必行。比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首先准备了一盆热水,然后将按瘪的乒乓球置于热水内,让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发现乒乓球很快恢复了原状。学生都对这一变化表示好奇和惊讶,趁此机会,我提出问题:“瘪乒乓球是因为什么原因得以恢复呢?”由此埋下包袱,预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揭开谜底,抱着好奇的心态,投身于即将开展的课堂学习中。

(三)采用游戏导入

通常情况下,我会在对知识的巩固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从而规避知识巩固过程中的单调性,使知识巩固更加生动,避免生搬硬套和照本宣科。在课堂的“前奏”阶段运用游戏导入,可以充分发挥催化剂、兴奋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我驱动,投身于课堂学习。在《光和影》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先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叫‘手影’。大家轮流上台展示会玩的手影,其他人来猜,看谁会的手影最多,看谁猜对最多。”一听我的话,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一个个轮流上台展示。找到适合的时机,我又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影子产生的原理是什么?”这时候,大家都开始认真思考问题的答案,由此开启了示范性的一课。

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提高课堂参与度

科学课程的学习必须能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知识背景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氛围,引导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更好地对目标对象进行理解与认识。

例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与认识有所偏差,为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我安排了如下工作:

制造声音,明确选择何种方式制造出来声音;

在你看来,发声的源头是什么;

探究“尺、橡皮筋、鼓”的发声与否问题,弹尺子、拨橡皮筋、敲鼓面属于有声音发声,而压弯尺子、拉皮筋、按压鼓面则属于没声音,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声音产生的原因;

发声物体一定振动吗?怎样对振动进行观察?让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明确发声物体确实处在振动的状态,而且学生能够借助豆粒等方式将其振动展现出来;

不再振动,声音能否消失?在老师将响锣敲响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触摸表面,他们一直能够感受到声音消失。可知,这能够很好地验证物体振动是声音的来源。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老师的“教”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因此,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完善,老师需在实际教学环节,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经由动眼观察、动口表达以及动手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增强学生的积极探索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我给予每个小组导线、电池以及小灯泡三种材料,然后安排小组竞赛的方式,看一下哪个小组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将灯泡点亮。学生踊跃参与到竞赛中,每个人都有动手机会,在灯泡点亮的那一刻,大家都很开心,也在这个过程中对电路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识。在学生成功点亮一只灯泡的时候,我提议接下来比一下哪个小组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让两只灯泡同时点亮。部分小组选择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部分小组则选择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对此,我提出大家讨论一下两者的区别。在深入探究的情况下,他们看到,在并联电路内,一只小灯泡被取出电路的时候,余下的灯泡还能够正常点亮,然而在串联电路内取出一只小灯泡另一只却无法继续工作。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引导他们对教室以及家庭等场所内的灯泡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其连接形式。其间,学生们热情高涨,语言以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再如,在《蜗牛》一课教学伊始,我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观察任务:观察蜗牛的外形、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蜗牛的运动,从这三方面细致地观察。指导学生用直接观察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等)或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观察蜗牛,并让他们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观察蜗牛,依次观察蜗牛头部(及头部触角)、腹部、尾部及螺纹。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按要求观察小饲养盒里的蜗牛,并自觉地使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主动让蜗牛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够用语言或画图的形式将蜗牛外形描述出来并画出简图来,并能标出各部分名称。结果,学生甚至很快发现蜗牛螺纹方向并不一样,当再让其用语言描绘蜗牛运动,他们兴奋地说蜗牛用腹足呈细波浪形运动,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就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四、组织小组互助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活动需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就是小组互助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小组互助学习的开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促进信息交流顺畅性的同时,更有助于知识的传递和思想的碰撞。对于学生来说,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学习,有助于其在沟通交流中锻炼说话能力,提高思维能力,锻炼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参与者。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参与度

伴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教师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不但能够由多种感官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也能够将教学的重点内容完整地展现,教学质量与效率都能得到优化与改善。

例如,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时,我选择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色,借助动画的方式将植物开花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程度,最后让他们一起讨论一下观看这些内容的感受。此外,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将四季的变化过程都完整地向学生展现,摆脱时间障碍的影响,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认识。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与进步空间,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又如,在教学《植物的叶》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将各种植物的叶片排列信息都完整地展现,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随后经由“绿叶的作用”活动的方式,依靠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将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具体情况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绿叶是怎样将二氧化碳以及阳光等转变为自身所需要的淀粉的原理。让学生明白这个过程中提供能量支持的是太阳光,土壤内的水分是经由根吸收的方式传递到植物体内,然后借助茎的方式将水分进一步输送至叶片的位置,依靠叶片实现二氧化碳以及水分的淀粉合成作用,并且将产物氧气排到大气中。老师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安排,在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六、制定积分评价制度,提高课堂参与度

积分制度如下。

以小组为一个单位记分(4人一组)。

小组课上纪律良好,听讲认真,发言积极得1分;小组互助出色完成实验得1~3 分;实验器材自备充分得1 分;出色完成实验的小组每人得5分。

完成课后布置的实践任务可得1~5 分,如自制水钟、校园生物卡等。

将学生一个学期的积分直接作为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于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比百分之四十,到期末时会根据学生得分情况进行折算。这就给了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一个机会,例如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但其平时成绩积分非常高,通过折算,可能能拿到良好,他的总评成绩就提高了。积分还能作为评优评奖条件之一,期末会评选“科学进步星”“小小科学家”等。积分制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课上的参与度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科学教师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而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参与度入手,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其参与意识,实现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最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