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生物与环境”单元作业设计

时间:2024-05-07

◇王秀丽 李林盈(山东:潍坊市坊子区龙泉实验小学)

作业类型

创新型

作业目标

结合六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复习等将单元知识串联,实现知识的整体重组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搜集整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预习任务单,充分尊重和体现自主学习和“学生本位”,让学生会学且爱学,促进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之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条件。

通过操作对比实验,使用科学实验记录单,做到小组合作、小组分工、人人参与,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思维图或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或复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进行小组推选和班级展评,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科学认知思维、创新创作思维和批判选择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作业内容

设计思路:

作业内容设计之前先确定设计思路,设计思路从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入手,以《珍稀动植物》一课为例,根据学情先对学生进行前测,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根据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再把问题聚焦,找出问题的关键,根据聚焦点进行探究。完成主要探究任务以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延伸,起到“固本培元”作用。有了作业内容的设计,我们根据作业的内容设计书面作业,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考虑。具体的设计如下。

一、课前作业篇:预习任务单(表1)

科学预习任务单(表1)

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的课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有了空前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预习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目的。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具有影响。完成预习任务单的同时,了解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有哪些?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我国珍稀动植物为什么濒临灭绝?针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渗透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是他们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

二、课堂作业篇:实验记录报告单(表2)

科学实验记录报告单(表2)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是在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科学课堂上,实验记录报告单不能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科学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实验课只顾着做实验,把实验记录报告单当成课后补的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的时间,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课堂让学生好好做实验即可,忽略了实验单的填写,认为这样会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就能提高教学效果。殊不知,实验单的填写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的目的。

课堂作业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在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地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以《蚯蚓找家》《植物向哪里生长》为例。

实验操作是科学课的重要形式。《蚯蚓找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先在小组内交流。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提示:蚯蚓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支持。二是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用提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提示实验方法和探究的指向:分别创设干、湿的“家”,通过实验探究蚯蚓适合什么样的环境。“我还能创设一个实验”启发学生广开思路,想出更多的方法给蚯蚓创设更多的环境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实验记录报告单的填写,意在提示学生及时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记录表格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学生要在班级内交流实验结果,不仅仅可以交流实验现象,还可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使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享受探究的快乐。通过交流,既可以形成共识,又可以在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互相学习与借鉴。最后要进行自评。

三、课后作业篇:科学涂画纸(表3)

科学涂画纸(表3)

设计科学涂画纸,用思维图的形式梳理、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

人的记忆是一个曲线的过程,即从低到高,然后下落,最后平稳。用记忆效果解释即从陌生到记得清楚到记得不清楚了,然后再到记忆平稳牢固的过程。记忆的特点要求我们,反复地记忆知识,经过一个过程后才能将知识真正永远地记住。课后复习,就是试图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一些单词及语法点,不经过一个课后巩固的过程,很快就会忘记。因此说,课后复习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是非常重要的。

本单元主要是研究动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在生物之间的关系中,食物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种。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本单元《密切联系的生物界》一课为例,在指导学生写食物链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画多少条都可以,只要合理就行。在画出多条食物链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生物名称都列出来,然后再把它们的食物关系一一画出来。注意重复的只画一条,学生会从中发现很多交叉,从而建立食物网的概念。涂画纸比较灵活,任何一个单元、一个课时在必要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涂画的方式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或知识脉络进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

作业特点(自评分析)

创新作业形式。预习任务单、科学实验记录单、科学涂画纸的设计,以目标导引,在评价中实施,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注学生差异化。作业分层、评价分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标准,在保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鼓励突破。

该作业的设计涵盖预习、课堂、复习等多个方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学科素养。这样的设计,能促使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让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更好地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