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徐林燕(江苏:南通高新区小学)
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的教育领域所呈现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十分显著,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进行规范设置,实现课堂的科学化教学。本文就创新多种教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举措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在授课时,教师对课程导入环节合理优化,要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保证学生掌握的知识储备更加全面、具体,同时也能有效改善导入环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意识,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围绕具体的案例内涵进行互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能让导入环节实现科学化的设置。
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授课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如雾霾、温室效应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展开思考,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探索科学的环保举措。这样,就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形成一定责任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课程探索。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具体的教学载体大胆创新,这样,就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领域的科技化水平,同时也能推动课程教学实现有效革新,彰显全新的教学面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交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
如,在进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生动的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大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同时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观念。不仅如此,为彰显课堂的科技特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重点加强微课载体的有效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转变课堂教学形态,打造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意识的支撑下进行深入探索。如,在对“我们当地的习俗”进行授课时,则可以搜集地方习俗的相关资料,有效整合成微课资源;还要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开展有效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认知,并在深入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其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家乡的文化特色加深认识,以此涵养学生浓厚的家乡情怀。
教师需要科学设置课堂氛围,并在授课中坚持以激发兴趣为正确的思想引导,设置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以及道德品质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课程方面的综合探索与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买东西的学问”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趣味的角色扮演游戏,演示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购物情境,之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购物互动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学生在放松的氛围中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他们的道德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教师要遵循科学的教学思想,有效规范探究活动,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前提下进行深入探索。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在课程领域的综合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进行深入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环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和真实的体验进行探索。比如有学生提出要绿色出行,以骑共享单车,或者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方式来控制环境污染。教师要让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认知,让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形成低碳生活的责任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共同努力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要贯彻生活化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身体会具体的道德内涵,能丰富学生的法治常识储备,也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为社会的和谐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在对“遵守规则”进行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让他们搜集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则,以此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成立小志愿者队伍,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如前所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科学的授课原则,有效调整和改善具体的授课模式;要有积极的创新意识,引进先进的育人载体;要加强生活素材发掘,组织趣味游戏,开展合作探究,有效组织生活拓展活动。这样,就能保证课程活动更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深刻的认知,促使其在情感层面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