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怎样提升小学生估算能力

时间:2024-05-07

◇常 丹

在本文中,笔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小学生估算的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创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对数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数学估算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各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教学活动场景,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解决课堂学习问题,感受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加估算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估算能力。

一、增加估算内容,重视估算教学

所谓估算,是指“个体知道何种情况下做出适当的估计而不需要或者不必做出精确或者准确的计算,特别是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的情况下”。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性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时,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估算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精确或者准确计算,适当地增加估算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产生对估算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学习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估算”是“数与代数”的主要教学内容。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乘法的位数规律”后,我们可以发现,不仅在教科书中增加估算的知识点和对估算的练习题,同时也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来作为估算学习的内容,从而鼓励学生对估算进行探索。在那节数学课上,我也曾听到这样一道题:一位小朋友在他同学过生日的时候买了两个礼物,一个是变形金刚模型,花了530元,另一个则是机器人模型,但是模型上的价钱已经看不清了,这位小朋友只记得玩具的总价钱大概是在800块钱以内。学生在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后就会很快得到答案,我们只需要得出一个大致的答案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学生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掌握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这次的课程改革中,我们看出了估算学习内容所占的比重较以往来说越来越大,它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些都更加明确地说明了估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些都为教材编写中增加估算的学习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我整理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中关于估算学习内容。具体详见下表:

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上一年下二年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二年下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加减法估算,两步运算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三年上1.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2.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三年下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乘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四年上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2.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四年下五年上五年下小数乘除法估算分数加减法估算渗透

六年上六年下 回顾估算方法,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我们可以看出,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规定,在人教版教科书和北师大版教科书中都相应安排整理了估算的学习知识,不仅表现了估算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对人们对于估算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体会到学习估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估算意识

学生估算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重视估算的教学,善于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估算的学习,那么在无形中会转变学生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对于估算的教学往往是采取忽视的态度,在遇到估算的练习题时,教师或者是让学生自己私下估,或者是给出准确的答案,没有切实地做到估算。在每天做的练习题中,教师也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精确或者准确计算,没有提及估算。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看到教师对估算的不重视态度后,也同样认为估算不重要,所以导致学生与家长对于估算的不重视,从而忽视了估算的学习。教师在遇到一些简单的可以试着估算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估一估,使学生看到估算的作用,理解估算的意义。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能自觉转变自身观念,自觉形成估算习惯。

在小学教学中,遇到计算的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估一估,然后再做出相应的精确或者准确计算。如,在班级举办班会或者其他集体活动需要购物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大致地估计出需要购买的清单,以及所购买的商品大约花多少钱,大约拿多少钱去购物比较合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估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用到估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利用教育资源,掌握估算方法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恰当的估算方法,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同时又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估算方法,体会到方法的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再进行相应的验算,扩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数感。如某一家庭要装修房子,需要给地面铺长方形瓷砖,每块瓷砖的边长是5分米,200块瓷砖正好铺完,如果改成边长为7分米的正方形的瓷砖,需要多少块?学生给的答案是4×4×200÷5=640(块)。得出这样的答案,我们并不惊奇,但是学生不会这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去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做出删选和调整,并能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还可以在计算教学中渗透估算的方法,如,下列的计算题中,你能够又快又准地估算出它的结果吗?36-18=?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规律去得出大致的结果。又如,下面的几道题,直接估算确定商的位数,188÷14=?、138÷19=?等等。又如,人教版教科书中一年级下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一)》中,教材刚刚开始增加了估算的知识,但是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还没有作为必修的内容。学生初步接触到估算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估算方法,这时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了解估算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多做一些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于估算方法的理解。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掌握估算方法,将估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的练习当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一定估算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结合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当中去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比较、观察等,完成对估算知识的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做精确计算前适当地进行估计或估测,在做出精确的结果前粗略地得到近似答案。

例如,在下列情境中,你觉得什么时候估算合适?什么时候精确计算更合适?

1.妈妈去商场购物,带了500块钱够不够时。

2.当妈妈购买完商品后想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时。

3.当营业员把三件衣服输入电脑时。

将学生置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估算,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提供优化的教学策略。

又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课题中的例题6,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现各种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片,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同时在小组内互相交换信息,学生在得出数的同时,再让他们读出来。他们自己就会发现读这些大的数字非常困难,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启发,用“万”作单位,学生结合具体数字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试着估算一下自己所在学校的面积大小,自己家楼房的面积、高度的多少,自己家小区的人数大约是多少,等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着手,加深学生对于估算的理解,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乐于使用估算,愿意用估算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数字信息需要处理,不论是从何种渠道获得的数据量,无不体现着我们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更高的要求之外也暗示着我们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精确的计算,更多的是运用估算去做大致的处理。总之,不管是在实践的方面,还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这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估算。因此,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对小学生估算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估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还能训练学生对于数的认知能力和判断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也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对估算的教学,适当地提供估算的机会,形成估算技能,从而使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