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解决问题”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4-05-07

◇吴晓强

数学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在教学的每一步,不考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应确立数学知识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的观念,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自觉性,使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善于应变,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盲目性和单一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做法。

一、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对同一问题,由于思维的起点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这类练习不但能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的、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其创新意识。

如,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题: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出发,相对而行。两车相遇时,甲车和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2,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要4小时,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在指导学生解答这道题时,我引导学生不拘于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大胆联想,以题目的各个条件为出发点,探求解题的多种途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发现了多种方法。现将他们得到的几种方法摘录如下。

解法一:

根据“两车相遇时甲车和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2”可知,相遇时乙车行了全程的所以两车的相遇时间是时),由此得出相遇甲车所行的路程是45×1.6=72(千米),进而用(千米)求出全程。

解法二:

根据“两车相遇时甲车与乙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2”可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也是3:2,因此可以先求出乙车每小时行全程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全程,算式是米)。

解法三:

在解法二的基础上,仍然找出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然后求出乙车的速度:45÷3×2=30(千米/小时)或(千米/小时),再求出全程,算式为:30×4=120(千米)。

解法四:

根据“甲车与乙车的速度比3:2”可知,行完相同的路程,甲车和乙车所需的时间的比是3:2(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然后求出

通过对这样一些题目的创造性研究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明白,解答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思路,有时即使在同一种思路下,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这样既使学生沟通了各数学知点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了所学知识,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和训练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二、一题多变

即改变应用题的某个条件或问题,甚至小到一个单位名称,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应用题。训练此类形式,学生思维随机应变,不受局限,触类旁通,学生灵活转换的能力越强,产生独创性设想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一根电线长20米,

度。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题型练习,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开拓思路,灵活思维的转换能力。

三、一题多思

这种“思考”不是一般的想,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更为深刻、周到的思辨活动。

例如:“把一块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应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这是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先让学生画草图,独立思考,通过尝试猜测,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柱体底面直径和高。通过画图学生发现,用正方体的体积减去圆柱体的体积,就是应削去的体积,得出346.449(立方分米)。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的解法不一样:“用正方体的体积乘78.5%,就得到最大的圆柱体的体积,再用正方体的体积减去圆柱体的体积便是应削去的体积。”我给予表扬的同时问:“78.5% 是怎么来的?”他说:“用 3.14×并且是一个不变的比率,以前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也有这样的规律。”他接着补充一句:“也可以直接用正方体的体积乘(1-78.5%),就可得出结果。”我追问:“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8厘米、5厘米……还有这样的关系吗?”学生动手计算验证,纷纷举手说:“仍是(1-78.5%)。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答、一题多想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走进广阔思维的佳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