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由自在有礼有节一心一意

时间:2024-05-07

◇邱建芳

说的能力,是表达能力的一个方面,如何引导孩子“想说”“能说”“会说”,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自由自在地‘表达’”“有礼有节地‘亮相’”“一心一意地‘引导’”等三个方面,通过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了培育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做法和成功方法。

众所周知,交流表达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孩子说的能力?下文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大胆鼓励——自由自在地“表达”

毋庸置疑,像知无不言、娓娓道来等等“表达”,都不是在某些“规定”“限制”的场合中发生的,相反,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说,需要宽松和谐的氛围。

1.教学不该一言堂

这里说的“一言”,指的是由教师一讲到底或者让个别学生承包发言任务。事实上,一些课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现象,尤其是少数教师为了赶进度,为了应试求“高效”,越俎代庖的事时有发生。

杜绝“一言堂”,教师要设法广开言路,给孩子提供说的机会。比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时,文后有一个主旨性的问题: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总结课文时讨论的话题,应该人人需答和可答,笔者采用了小组交流与代表小结的办法,让每位孩子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2.答案不止这一个

无拘无束、冒冒失失应该是孩子的天性,但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变得十分“乖巧”和“听话”。这份沉着和冷静,其实,更多的是扼杀了灵性。

鼓励孩子大胆发言,重返天真,需要教师也学会“天真”。比如,在教学《神奇的克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一课时,笔者也冒出了许多“好奇”:植物真的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吗?除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之外,还有什么枝条可以直接插在土里成活的呀?课文中讲的马铃薯、仙人掌真神奇,还有其他植物也像它们一样神奇吗?

二、大方灵活——有礼有节地“亮相”

应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广泛交际的社会,其中,语言交流是一种直接的、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但语言交流,需要神态、动作、语气等配合,才能显示得体有度,让人倍感亲切,容易接受和应对。

1.有理不在声高

朗读、发言,不一定要直着喉咙出声,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事。杜绝震天响,采用适中的音高,让人听了悦耳。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笔者常常扮演角色,用各种不同的语调给孩子们讲课文,比如,在教学《海伦·凯勒》(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时,笔者用一个讲故事人的身份,叙说小海伦的不幸与努力。再请孩子们复述课文时,孩子们的表达自然、亲切,每一句都能打动听者的心。

2.有礼赢得尊重

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也是一种交流。这种交流,让孩子学会表达、学会理解、学会尊重。

课堂是纠错的地方,孩子说错,说离题了,不必大惊小怪,当然也要及时纠正。比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时,在第十自然段有一组排比句“有的微微颔首……有的眼如铜铃……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前面用了一个冒号,这个冒号的作用是什么。有个小男生一时间答不上来,同桌的女生举手发言:“我想帮他解答,这个冒号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另一个女生马上说:“我想补充,应该是引出解释说明。”纠错、探讨,不是相互指责和批斗,上述几位孩子有礼貌地完善答案,犹如春风过境,让人心生欢喜。

三、大爱在胸——一心一意地“引导”

有时候,一个孩子站起来,满脸羞涩,老师等了许久,他(她)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这样尴尬的场面,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更是让好多老师无计可施。事实上,千差万别的世界,总有各种情形,对于不会说的孩子,教师更要耐心引导。

1.不会,不是过错

面对上述尴尬的场面,常常有少数教师等不及,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另请高明,或者“御驾亲征”,赶上教学进度。这是忽视少数、轻慢差异的行为。

笔者认为,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润心的爱,应该是无时无刻,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曾经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一位孩子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句话中的“摇篮”一时间说不出意思。笔者并不急躁,让孩子翻阅第二自然段,读一读在维也纳走出来的音乐家有哪些。当孩子读完文字,笔者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发言:“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的音乐生涯……”笔者不停地应和“嗯,嗯……”,让孩子鼓起勇气,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意思的方法,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2.等待,总有花开

培养大写的、完整的人,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姿态得体、口齿清楚、音高适度等等,都是“会说”的重要标识。

然而,正像所有成熟一样,总有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是齐刷刷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教师要耐得住性子,给每个孩子制订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切勿“一刀切”。比如,笔者在晨读课上,让孩子讲读古诗词,对于会说、能说的孩子,要求脱稿,加一点表演动作,对于少数同学则放低要求,可以看稿子,时间上也可以缩短一点,然后,慢慢地让这部分孩子试着脱稿,再试着加些简单的动作。教育如和煦的阳光,让孩子们如春日之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

表达是一种能力,但离不开一个“情”字,育人需要师者的大情怀,深情地说,从容地说,有条不紊地说清楚,同样需要孩子的用心用情,培育这样大方得体、不怯场、想说、能说、会说的孩子,只有通过点点滴滴的积聚,只有语文课堂上的渐渐引导,才能让这颗充满期待的种子,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