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郭俊芳
范本呈现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去玩。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的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向东飞,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歙”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船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有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滚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一条鳜鱼上来。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舱,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发出的。船体是空的,故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油了桐油,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东有的村子,到夏天,就把耕牛送到湖西去歇伏。我所住的东大街上,那几天就不断有成队的水牛在大街上慢慢地走过。牛过后,留下很大的一堆一堆牛屎。听说是湖西凉快,而且湖西有茭草,牛吃了会消除劳乏,恢复健壮。我于是想象湖西是一片碧绿碧绿的菱草。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渺渺(湖上常常没有一艘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
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传来:“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故乡与故人》)
技法提炼
1.情景交融。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情又寄托在景物中,从而收到了景中含情、情以景显的艺术效果。本篇选文的作者汪曾祺的家乡高邮是个水乡,所以他在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时都紧紧围绕着“水”进行,描写了船夫撑船、鱼鹰捕鱼、湖上风光等记忆中的琐事,而这些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情世态和生活风习。作者选择这些具有家乡典型特征的事件和细节,通过融合点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美景,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
2.以小见大。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宏大主题,突出表现中心,使文字更有震撼力,读来也较为亲切。如选文开门见“水”,作者既交代了自己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也点明了自己的性格及作品风格的成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者把目光聚焦到身边那些底层小人物身上,字里行间透露着同情、敬佩、赞美、欣赏之情;写景时,从小处落笔,既能从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等寻常景物中发现生活之美,也能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中挖掘出人间真味。
3.运用白描。用白描手法写景,可以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汪曾祺对白描手法可谓运用自如,他的作品往往轻情节而重神韵,讲究“淡而有味”。如选文在写“我们看船”“看打鱼”“有时到西堤去玩”时,便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用几件生活琐事,勾勒出一个鲜活的环境。环境既然活起来了,人在其中也就如鱼得水,只言片语皆成故事,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人能大致看清家乡的轮廓和构架,感知水乡的人情风貌,其余的留白则任凭读者想象。
学以致用
红枣飘香忆满怀
◎王若蘅
夜深忽梦少年事,犹记窗外红枣香。
——题记
夜已深,灯未灭。
書桌旁,枣香氤氲,一杯红枣水伴我遨游题海。杯中的几颗红枣硕大饱满,经过水的滋润,在灯光下泛出幽红的光泽。一口枣水下肚,满腹留香,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儿时奶奶家那棵沧桑的红枣树……
可以说,这棵枣树承载了我童年所有与温暖和爱有关的回忆。
我出生时,它就在那儿了。它高高壮壮,沧桑的树干被岁月雕刻出一道道疤痕。它的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着,最吸引人的是它上面挂着无数小红灯笼时的情景: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时,地面上便出现了点点金色的光斑,而那一道道光束宛如一道道金色的瀑布,流淌着那时的美好与喜悦……
盛夏来临,听蝉声如瀑,闻荷花飘香。傍晚,被烈日暴晒憋屈了一天的孩子们,喊叫着围着枣树跑来跑去;老人们则喜欢在树下搭个小桌,下下棋,聊聊天,喝喝茶,图的是另一种惬意。
那枣树含着笑,满足地看着这一切。
我最喜欢在明月相伴的夜晚,搬把躺椅躺在枣树下,拿出我最喜欢的注音版《红楼梦》,让奶奶念给我听。奶奶的小蒲扇扇啊扇,我的躺椅摇啊摇,还没等奶奶把黛玉葬花的故事讲完,我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那棵枣树呢,它伴随着虫子的鸣唱,渐渐睡着了。
九月,枣子熟了,一颗颗饱满肥大的红枣坠在树枝上,好似一颗颗耀眼的红玛瑙,“勾引”着嘴馋的孩子们。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总会偷偷用竹竿打枣子,还让我们几个年纪小的在下面接,并说谁接得多,就分给他最大的枣子。于是,我仰着头,紧盯着他们的竹竿,在树下拼命地跑。最后,我如愿获得了那颗最大的枣子。
在我享受着这胜利的果子时,奶奶总会悄无声息地靠近,她轻轻地弹一下我的脑门,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和你爸爸小时候真像啊……”我反身抱住她的腿,仰着脸幸福地笑了。
清风吹来,那枣树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仿佛在为这份温馨鼓掌。
后来的岁月里,几乎所有的美好都是与那棵老枣树有关:春天,我在枣树下喝枣花蜜;夏天,我伴着繁星在树下乘凉;秋天,我吃足了奶奶加工的枣糕;冬天,我和奶奶在树下堆起一个大大的雪人——那硕大的枣是可以做雪人的眼睛的!
但那份美好在去年的秋天戛然而止。新农村开发建设,那棵枣树成了我最难舍的“牺牲品”。于是它在为我们奉献了最后一次香甜后,永远地倒下了,而我也因求学来到了城里,那份美好的乡情只能留在心底了……
夜更深,灯依旧。
喝完这杯满含枣香的水,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了这份凝聚在枣树上的、承载着我儿时满满回忆的温暖、幸福与快乐……
【河南商丘市兴华学校】
●点评
沈从文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牲一畜,雨丝风片,都是我们人生的底色。”一棵枣树,承载了小作者童年“所有与爱和温暖有关的回忆”,也是她与故乡难以割舍的纽带。小作者从细微处着笔,写挂满小红灯笼的枝条、叶间洒下的光斑、夏日里枣树下的活动,描摹出童年幸福满满的时光;而在月夜听书、打枣吃枣这些美好的回忆里,则洋溢着祖孙间浓浓的暖意。枣树虽然倒下了,但“我”对故乡的眷恋仍在,记忆中的那份温暖和幸福将伴“我”一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