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袁德冰
阅读综述
一、揣摩意图
写作意图即全文的主旨或中心。揣摩写作意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标题。以物为标题时,分析其含义;以景为标题时,分析其情感;以人為标题时,分析其精神。
2.线索。有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等,找到线索,从而把握文章中心。
3.关键词。抓住能表现文眼的词,思考文章主旨,这类词往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或中间。
4.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大多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能够直接表达作者情感或观点。
5.写作手法。抒情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拟等手法,分析景物的象征意义,找到他物、他景、他事、他人,进行比较后揣摩写作意图即可。
二、感悟文本
感悟文本类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
1.感悟文本内容:①文章的抒情对象是什么;②写了哪几方面内容;③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情感。
2.个人的体验和发现:①感知某种事物;②感受某种情感;③理解某种观点;④体验某种情境。
3.赏析、评价文章:①通过文章抒情、议论句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观点;②联系实际,发表看法。
典例呈现
(2023年天津卷)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乡寻梦
◎申 琳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
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地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是白云悠悠,月光如水。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夜思念的故乡……
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小街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那样的亲切、悠然。闲暇时,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
徜徉在水乡,远道而来的都市人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放学后,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村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
在水乡静静的夜里,我渐渐懂了,这么多寻常人为何要来水乡寻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7日,有删改)
●借鉴
1.请结合语境,赏析第7段中画线的句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语句的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人物心理可知,此句表现了人们此时闲适的心情和对水乡慢生活的喜爱之情。
2.为什么这么多寻常人要来水乡寻梦?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描写、议论、抒情句子,揣摩写作意图。作答时,先找到每一段描写、抒情性句子,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最后再把每一段的情感结合起来即可。
专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地;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地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老海棠树》,有删改)
●训练
1.文中多次出现的“海棠树”有什么作用?
答:
2.读完这篇文章,你打算发一条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感想,你选择了下面这三张图片,并经过精心构思,附上了一段文字。
我的构思:①回顾三幅图所涉及的文章内容或人物形象;②结合三篇文章的相同情感点表达感受;③联系实际谈启示;④力争饱含真情实感,打动人心。
我附上的文字:(答题纸自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