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简·爱》

时间:2024-05-07

作家名片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女作家,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任教。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另有作品《维莱特》《教师》等。她与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内容介绍

《简·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简·爱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追求幸福、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简·爱虽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拥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处境,赞美了自强不息、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精段选读

桌上点着两支蜡烛,壁炉上还有两支。沐浴着熊熊炉火的光与热,卧着派洛特——阿黛勒跪在它旁边。半躺在睡榻上的是罗切斯特先生,一只脚在靠垫上垫着。他正注视着阿黛勒与狗。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

罗切斯特先生准已明白费尔法克斯①太太和我进了门,不过他好像并不想理睬我们,因为我们走近时,他连头都没抬。

“先生,爱小姐来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他点点头,仍旧瞧着那狗,那小孩。

“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勉强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步表示“爱小姐来没来与我何干?这会儿我可不想跟她打招呼”。

我坐下来,不再窘迫。

他仍旧像尊雕像,既不开口也不动弹。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好,就开始讲话。照常和和气气,照例老一套——对他忙了一天表示慰问,说他脚扭了一定疼得厉害,心里烦躁,又夸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

“太太,我想喝点儿茶。”这是她得到的唯一的回答。她忙起身打铃,托盘送来之后,又动手摆好杯子、茶匙等等,殷勤又利索。我和阿黛勒走到桌前,但主人却并不离他的睡榻。

“请你把罗切斯特先生的茶送过去好吗?”费尔法克斯太太对我道,“阿黛勒没准儿会弄洒的。”

我照办,他从我手中接过茶杯。阿黛勒觉得这是为我提出要求的好时机,叫道:

“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

“谁说起礼物来着?”他硬邦邦地说,“你期盼礼物么,爱小姐?喜欢礼物么?”他细细打量我的脸,目光阴沉、恼怒、刺人。

“说不上来,先生,对礼物我没什么经验。人们一般认为礼物令人愉快。”

“一般认为?那你怎么想?”

“请给我点儿时间,先生。这样才能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一件礼物有许多方面,对不对?人得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对礼物的性质提出看法。”

“爱小姐,你不如阿黛勒坦率,她一见我就大叫大嚷地要礼物,而你却拐弯抹角。”

“因为配不配得到礼物,我不如阿黛勒有自信。她可以作為老熟人提出要求,也可以照老习惯这么做,她说你早就习惯送礼物给她。但非要我就此事发表看法,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我是陌生人,又没做过什么值得感谢的事。”

“哦,别用过分谦虚来帮忙!我考过阿黛勒,发现你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她不机灵,也没天分,但时间不长,却进步不小。”

“先生,您已给了我一份‘礼物’,我感谢不尽。自己的学生受到夸奖,正是做老师最向往的东西。”

“哼!”罗切斯特先生哼了一声,默默喝茶。

〔注〕①费尔法克斯:有的译本为“费尔费克斯”。

赏读

选文围绕“礼物”开始,又在“礼物”的话题中结束,结构圆满精巧,中间穿插两次话题延伸(评价简·爱的态度、阿黛勒的进步),显得摇曳多姿。对话设计特征鲜明,罗切斯特的语言短促有力,句子短,节奏快,多用问号与叹号,语气直率、凌厉;而简·爱的语言句子较长,多用句号,“对不对”“因为”“但”等关联词语的使用显得语气缓慢。人物语言张力十足,充满冲突的魅力,几乎每一句对话背后都有意蕴丰富的潜台词,形成一攻一守的交锋,生动而紧张。简·爱不卑不亢、机智从容,罗切斯特率性坦诚、厌恶虚伪,二人的性格脸谱在对话中逐渐清晰起来。

地面坚硬,空气沉静,路沟寂寞。我走得很快,直到浑身暖和起来才放慢脚步,欣赏和品味此时此景蕴蓄着的种种欢乐。时间是三点,我经过钟楼时,教堂的钟正好敲响。这一时刻的魅力,在于天色渐暗,落日低垂,阳光惨淡。我走在离桑菲尔德一英里的一条小路上。

夏天,这里野玫瑰盛开;秋天,坚果与黑草莓累累,就是现在,也还留着珊瑚色珍宝般的蔷薇果和山楂果。但冬日最大的愉悦,却在于极度的幽静和光秃秃的树木所透出的安宁。微风吹来,在这里听不见声息,因为没有一枝冬青,没有一棵常绿树可以发出婆娑之声。片叶无存的山楂和榛灌木,像小径中间磨损了的白石那样寂静无声。小路两旁,远近只有田野,却不见吃草的牛群。偶尔拨弄着树篱的黄褐色小鸟,看上去像是忘记掉落的零星枯叶。

这条小径沿着山坡一路往上直至海镇。走到半路,我在通向田野的台阶上坐了下来。我用斗篷把自己紧紧裹住,把手捂在皮手筒里,尽管天寒地冻,却并不觉得很冷。几天前已经融化泛滥的小河,现在又冻结起来。堤坝上结了一层薄冰,这是寒冷的明证。从我落座的地方外俯视桑菲尔德府,建有城垛的灰色府邸是低处溪谷中的主要景物,树林和白嘴鸦黑黢黢的巢穴映衬着西边的天际。我闲荡着,直至太阳落入树丛,树后一片火红,才往东走去。

在我上方的山顶上,挂着初升的月亮,虽然此时还像云朵般惨淡,但随时随刻都在变得更加明亮。她俯照着干草村,村子半掩在树丛间,疏疏落落的不多几只烟囱里,冒出缕缕青烟。离那儿还有一英里路程,可是在这万籁俱寂中,我已能清楚地听出那儿轻微的生活之声。我的耳边还传来了水流的声音。我说不出这声音来自哪个溪谷,发自哪个深潭,不过在干草村那边有很多小山,无疑有许多溪流正在穿过它们的隘口。这种黄昏的寂静,同样也泄露出了最近处的小溪淙淙声和最远处的山涧潺潺声。

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水声和风声,既遥远而又清晰:一种确确实实的脚步声。刺耳的咯哒咯哒声,盖过了柔和的波涛起伏似的声响,犹如在一幅画中。浓墨渲染的前景——一大块峭岩或者一棵大橡树的粗壮树干,消融了远景中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

赏读

作者以抒情的笔法描写了桑菲尔德附近的自然风光,色彩丰富而强烈。在作者笔下,冬日有着巨大的欢乐和愉悦:除了“珊瑚色珍宝般的蔷薇果和山楂果”,还有“极度的幽静和光秃秃的树木”;有“偶尔拨弄着树篱的黄褐色小鸟”,还有“建有城垛的灰色府邸”和“一片火红”的太阳;以及“像云朵般苍白”的月光和烟囱里升起的“缕缕青烟”,再加上水流的声音,景物细致灵动,画面色彩斑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