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看书的人,因为喜欢看书,所以,偶尔地也会产生一些想法、感想什么的。产生一些想法、感想后,就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如果不表达出来,不说出来,似乎有点难受,就像有什么东西压在心里,堵住了喉咙,呼吸不畅似的。
而当我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想法、感想写出来后,又觉得哪里不对劲,有时还目不忍视,觉得自己所写的东西似乎是那样的不痛不痒,干巴巴的。正当我找不到原因,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偶遇了他——清代大文学家袁枚。他的身世,他的学问,他的品格,尤其是他“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触动了我,影响了我。
袁枚是清代诗人,散文家,他别号“随园老人”,时称“随园先生”,钱塘人,即今浙江杭州人,他祖籍浙江慈溪,曾做江宁知县。他是“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他的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他从小聪明好学,24岁考中进士。据说,他考进士时差点落地,原因是一些“大人”认为他写的妙句“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有点“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极力举荐,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是一个为官清正廉洁的人。当年,他主政沭阳,将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沭阳,治理得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当他辞官离开沭阳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送别场面,足见其人品的纯美和政绩的突出。
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影响了我。而尤其对我产生至深影响的是,他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说。
什么是“性灵”呢?简单地说就是,性灵即性情。袁枚认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还认为,诗歌是作者内心的声音,是诗人性情的真实流露。他主张写作要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的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他还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总之,他主张创作要独抒性灵。他的文学主张和他的为人处世是一致的。他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他的朋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人,他就每年都为朋友祭坟,三十年从未间断过,这种对友人深重的情义,令人动容。
我突然明白了,我写的东西为什么那么干瘪、枯燥,为什么那么酸涩、不痛不痒的原因了——原来,我远离了生活,远离了自我,远离了内心。我明白了文学创作的最佳路径了,我今后的写作路,一定会走得顺畅一些。
袁枚,的确是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点评
本文有三點可取处:
1.切合题意,符合要求。清代的诗人袁枚,就是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定位准确,写来符合要求,切合题意。
2.熟悉人物,记忆力强。对袁枚这个古人、文人,作者非常熟悉,既提及了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品行,更提及了他的文学主张,特别指出其“独抒性灵”的主张。文中大量地引述了袁枚的言论和名言、名文,显示出作者广泛阅读的功底和超强的记忆能力。
3.语言精练,首尾呼应。全文语言不仅通顺,而且非常精练,让人读来觉得舒服。而且开头点题,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本版由李弗不整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