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光佑
应考锦囊
1.分析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的语言个性,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等。考生可以根据以下两点回答:(1)概括特点。积累描写语言特色的规范用词,并根据文本进行准确判断,表达时一针见血,简明扼要。(2)回扣文本。根据具体文本语言,分析何处体现了相应的语言特点,这样的语言对文本起什么作用。
近年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偏向于科普文章,这类文体的语言既要客观准确地传达科学知识,又兼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亦庄亦谐。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2.把握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形态,一般来说,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新闻类文本中的通讯则如同一般记叙文,对材料的组织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较为多样;科普文章常用的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考生要把握文章结构,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1)找关联词,理清结构。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关联词有助于考生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所在的区域或句子。(2)抓关键句,理清结构。仔细揣摩关键词句,包括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即提取文章的灵魂,它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作者的主要情感倾向,有时还包括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或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考生要概括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1)抓关键部位,把握中心。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部位有标题、开头、结尾、文中议论和抒情部分、文眼等。文章开头或开门见山,或设例引譬;文章结尾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文,或引申开拓;文中的抒情、议论部分,或揭示材料的深刻内涵,或表明作者的内心感想;而“文眼”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2)归纳层意,把握内容要点。归纳文章中各层的层意,把握文章各层的内容要点,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思。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它只有大约1.5千克,但却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来源。人类的大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又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出于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大脑疾病防治的迫切需要,人们对脑科学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也因此让脑科学成了科研热门中的热门。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深入的重要力量,给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但是,因为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了解有限,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未来,可不可以充分模拟人类大脑,研发出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人脑与机器能否高度融合?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对脑科学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都需要我们不断揭开人脑的奥秘。当然,其中也包括影响人脑健康的复杂因素。那么,这些脑疾病是怎么产生的?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能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疾病?而未来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脑科学专家研究回答的关键问题。
脑科学研究除了对防治脑疾病有决定性意义外,还能帮助我们开发出更接近人脑的智能,为人类服务。“脑机接口”,也称作脑机融合技术,就是通过芯片和传感器,用大脑控制各种设备,这或许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方向。2020年8月,马斯克的公司实现了将芯片植入猪脑,芯片能够感应温度气压的变化,能读取脑电波、脉搏等生理信号,能通過发送信号刺激大脑神经元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2021年4月,马斯克的公司又实现了猴子用“意念控制”光标打游戏。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不仅能治疗大脑损伤和缺陷,还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脑机接口的应用相当广泛,脑机接口有两类:一种是非侵入式的,一种是侵入式的。用脑电波的,就是非侵入式的。这种非侵入式接口非常有用,比如从脑电波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另外一种是侵入式的,侵入式的就是直接把电极插入到大脑皮层。侵入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大脑的反应,知道是哪个区域做出来的反应。侵入式的电极在医疗方面用途也很广。
类脑人工智能属于前沿科技,也会遇到很多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研究人员可以控制别人的大脑,可以电刺激,可以读别人的大脑,谁有权来控制这个?父母可不可以对孩子做这个行为?医生什么情况下可以调控患者的大脑?这些行为都要有伦理标准。
现在研究大脑,研究脑疾病,研究各种药物治疗、各种康复手段,都是要修复大脑,保护大脑。还有一个路径,就是增强大脑智能。但也存在社会伦理问题,比如运动员吃兴奋剂,就可以跑得比别人快,这个就是不被允许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什么职业。假如有一天,真正跟人差不多的一群机器人出现,这群机器人有自我思考能力,那时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这可以算是伦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要设计出一种模式,将来发展出来的人工智能,通过管控,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而不会有危害,这是未来制订标准时需要把握的方向。
近几年,全世界掀起脑科学研究的浪潮,这个浪潮在欧美、日本都引发了国家性的脑科学计划。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几年中也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推动中国脑计划的启动。中国脑计划相比其他几个国家的脑计划会有所差别,我们是聚焦多方面,包括脑科学现在一些基本的问题、脑疾病的诊断治疗、脑启发的人工智能。这三个领域都在脑计划范围之内,而且这个脑计划配合的是中国中长期科学的战略规划,计划是到2035年。内容的主体是做基础研究,就是做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要知道大脑的环路,知道它的功能,也要知道大脑的发育是怎么进行的。在这个基础主体之外有两翼,也就是“一体两翼”。“一翼”是希望能够研发出各种脑机接口,比如用大脑的信息控制机器,就是调控大脑信息的技术;能够研发出新的计算方法,人工智能研究中机器学习的方法是关键,希望能够开发出类似人脑的机器学习的算法,还有各种类似人神经元、神经网络的器件,以及各种智能体、机器人等。另外“一翼”,就是脑疾病,有了认知功能的基础,就可以对很多和认知相关的重大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在还没有发病之前,能够发现各种指标出现变化,就可以及早干预很多疾病。像退行性的疾病,发展到后期就很难治,早期干预是最好的模式。这需要进行很多临床大数据收集,作为研究基础。
(摘编自蒲慕明《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脑机融合技术应用到人体,不仅能治疗大脑损伤和缺陷,还能大大提升人类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B.用脑电波的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非常有用,可以从脑电波中观察、判断大脑状态,辅助疾病诊断。
C.中国的脑计划配合的是中国中长期科学的战略规划,计划是到2035年,内容主体是做基础研究。
D.现在研究大脑,都是为了修复大脑,保护大脑,增强大脑智能,这些都是符合伦理标准、有益无害的。
2.我们为什么要探索人脑的奥秘?请简要说明。
答:
3.材料是怎样体现科普说明文科学性、严谨性、通俗性的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