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以疫情为契机,形成现代饮食文化的更高文明,分餐制不仅是应急之需,更应是长久之计。专家提醒,在海外疫情持续暴发、国内疫情尚未消除之际,合餐不仅存在新冠病毒通过餐具、唾液传播,进而引发疫情“二度抬头”的隐患;而且放之长远,即便疫情过去,“万筷齐发”依然是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病毒等借助混用碗筷蔓延的“帮凶”。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很高的国家,因为其传染性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感染人群已超50%。专家认为,中国之所以胃癌发病率高,跟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有直接关系,而高感染率又跟我们的合餐方式密切相关。这种现状促使我们不得不对既有饮食习惯进行一场深刻反思。
许多人认为,合餐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不应该轻易改变。事实上,分餐制并非西方人专利,其发明人正是华夏祖先。早在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都采用分餐制,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许多历史壁画也描绘了一案一人、分餐而食的场景。到了唐宋时期,因胡人高脚桌、高脚椅的引进,围桌而坐才初露头角。直至清朝的“满汉全席”,合餐制才彻底流行。可见,分餐制并非是西方的“舶来品”,也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1.聚餐追求的不仅是味道,也应兼顾安全。“民以食为天”,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从前,围桌而坐,讲究的是团圆和美;如今,人们发现“万筷齐发”还会带来细菌、病毒以及巨大的感染風险。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分餐制势在必行。
2.凡是改变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借助变通加以解决。让美味佳肴可品尝、可欣赏、可传情,需要给用餐方式来一次大升级:对于供餐者来说,要多创造一些适合分餐的特色菜品,隔离餐具不隔爱;对于摆餐者来说,要适时将菜肴分类,对于不适合分餐的菜品及时配置公勺公筷;对于用餐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卫生意识,在取用合餐菜肴时坚决不直接使用自己的餐具。只要安全、文明的就餐理念深入人心,使用公筷、公勺形成习惯,关于分餐的问题并非难以解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