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深刻”,是对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作文的思想而言。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深刻”是这样要求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时,一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二要能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要能做到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总而言之,考生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写作要求。
一、探究背景,凸显本质
任何现象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论及某一现象时,考生若能探究并揭示出该现象存在的背景,这一现象的本质就会凸显出来。如“我的钱该怎么花你管不着”,这一论调看似有理,但如果考生将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宴移到农舍窑洞,将一掷千金的做法放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正在进行“精准扶贫”以全面消除贫困问题这个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就会在鲜明的对比之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奢侈之风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损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探寻共性,揭示本质
在论及某一事物时,考生要将其作为同类事物的代表来认识,探究其所代表的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以揭示其本质;而只有那些具有代表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性特征的事物才具有论证价值。如论及“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如果仅仅停留在女游客一个人身上,那么,这或许就仅仅是一个偶然的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如果将该游客在明知动物园游览“六严禁”的情况下,仍下车参观,和当下人们其他不好的行为联系起来,加以概括,找出其共同点,即蔑视规则,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就为进一步找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了依据。
三、探析原因,深入剖析
在事例叙述之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加以剖析,从而建立起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这也是使作文深刻的一个具体方法。如高考作文《借有字之书品人生》中: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其实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在“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帮凶。当今,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试想,盲目地屈从于众人的喜好而不加以辩证思考的社会风气,会把人们带到何处?
考生认为读三本大书的观点显得刻意与褊狭,因为“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两本大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里了。然后考生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内部原因主要是“有字之书”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外部原因主要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在“作祟”。考生从两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证,层层深入,最后加以总结,说理较为透彻。
四、假设推导,正反对比
在列举完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高考作文《预测,不一定成真》中:
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建议,积极治疗,项羽采纳了范增的建言,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測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
文段运用假设分析,假设蔡桓公、项羽能根据预测改变自己的行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证明论点“任何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
五、逆向思考,反弹琵琶
运用逆向思维,为实现某项目标,以悖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如高考作文《扫除腻粉呈风骨》中: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员工,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官是愿意选择素面朝天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打扮一番无可厚非。但若是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缺少内在之美,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我们能留得住的只有“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需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也倡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论何种美,关键是美要恰到好处。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才是美的正确打开方式。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那么,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收获精彩人生。
上面的文段运用了反向思维法对“外在之美不可少”进行分析,并结合“内在修为是必需的”深入论证,最后确立自己的论点“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见解新颖别致,发人深省。
【崔翔/供稿】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