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反复刺激阅卷老师获取高分

时间:2024-05-07

蒋晓辉

大家都知道有“审美疲劳”之说,再漂亮的东西,见得多了就会让人失去感觉。高考作文的评卷工作是一项需要阅卷老师投入大量体力、脑力的工作。每天长时间的重复单调工作,很容易让阅卷者失去感觉,导致鱼目混珠。虽然考试院的领导反复强调认真认真再认真,每位阅卷老师也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以公平、公正、负责任的态度来从事这项工作,但在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大量的雷同化信息必然会让他们形成一种求稳折中的阅卷模式,以不出问题,力求和同批这份试卷的老师给的分数接近。

从阅卷老师的角度看,恰当的标题、巧妙的开头、新颖的角度这些都能带来强有力的刺激。而这类作文更易得高分。

先说好的题目。“题”是形声字,从页(xié),从是,是亦声。“是”意为“正对”“对准”,引申为“正面”“基准面”。“页”指“人头”。“是”与“页”联合起来表示“人头的正面”。“题”特指额头。“目”就是眼睛。只要看看字典对“题目”的解释,我们就知道写好题目的重要性了。“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揭示考生的观点,阅卷老师在第一时间明了你的立意,自然对你的作文有好感。

要获取高分,开头决不可掉以轻心。开头,最要紧的是亮出你的观点。议论文,如果100字内还没有观点,那就会影响分数了。对于开头文字阅卷老师是一定会认真读的,认真读了却一无所获,问题就严重了。就算是记叙文,也应该像鲁迅的《一件小事》那样,开宗明义,忌讳种草蛇灰线、篇末点题的写法。

再说角度的新颖。比如,同是写项羽乌江自刎,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杜牧批评项羽自杀,主张包羞忍辱,卷土重来;王安石则看到民不堪命,形势难以挽回;李清照则充分肯定项羽的死,认为是有骨气的表现。虽然材料一样,但照样给人以新鲜感。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因为每个考生的经历、体验、爱好、思维习惯、素质养成与积累都不相同,只要对社会、生活进行个性化的概括、变形,考生自然能够找到一种他人不可重复的独特体验,写出“他人眼中皆有,他人笔下皆无”的个性化的作文了。这就是文学创作中的“陌生化”原则。

强有力的信息刺激无疑会重新唤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期待,比较容易引发他们对这篇作文的认同感。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要懂得巧妙运用上文所提及的“陌生化”原则,使作文更具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之外,还应该讲究信息交流过程中信息刺激的技巧,避免表达过于含蓄晦涩。因为你不能保证阅卷老师在评阅你的作文时,恰好是他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的时候;你也不能保证你所精心打造的“亮点”,匠心独运的立意、构思,就能及时地让阅卷者发现,从而得到肯定。因此,需要反复刺激阅卷老师。

怎样做到反复刺激呢?

1.分段分行。在行文过程中,不要全文一大段密密麻麻写来,给人黑蒙蒙一大片的感觉,而要尽量做到层次清楚,各点各层,有中心句。对于一篇作文来说,作文的标题、开头与结尾,由于所处的位置比较显眼,信息的传递是最为有效的,而读者在阅读时对这些位置上的内容通常也都是比较关注的。假如考生能够在这些位置上精心打造“亮点”,借助新颖贴切的标题、题记、后记、小标题等形式,来传达、强化作文的主要信息,那么阅卷老师即使是处于其阅卷状态最低落之时,也仍能被你设置的亮点惊醒,为其所吸引、对其产生认同感。

2.反复表述观点。一般而言,越是简单的行文结构,越能增强信息传递的清晰性,也就越容易让读者直接感知信息。考虑到高考作文在篇幅、时间等方面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及高考作文阅卷的特殊性,考生应该选择比较容易操作、相对简单的结构方式,如层进式或并列式,而不宜盲目地追求“一波三折”的行文效果,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大都不是靠復杂的结构取胜的。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