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车”一事寄深情

时间:2024-05-07

曹津源

作为一篇以叙写为主的“借事抒情”散文,丁立梅的这篇《那年,那次远行》有哪些亮点可供示范、值得借鉴呢?

一、叙写定向,内涵丰富

做“小伴娘”一类的事,容易写得定向模糊,琐碎肤浅,趣味有余而内涵不足。丁立梅在微博中道明此文的构思“定向”是:“我写的并非遥远的过去。这是一段承载,是单车之上,一个小姑娘最初的远方。还有那嵌入生命里的世道人情,苦乐参半……”下水文依据这一定向从三方面进行演绎:

1.指向“世道人情”。文章写到的迎亲接亲方式,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染上了地域色彩,虽然事隔几十年,但它散发着温暖的嫁娶文化,承载着温馨的世道人情,与“我”同代之人阅读后,自会引发共鸣,对当今年轻人来说,也定会被有些“陌生”的记叙中所弥漫的淳朴亲和的风土人情所感动。文章的内涵,新鮮而丰富。

2.指向“最初远方”。一个十岁小姑娘被选中做伴娘,“我”起初感到“快乐”“神气”,这属于浅层心理,而“心窝里,却像揣着一团火,说不清的,就那么热烈地燃着”这几句,读者就必须揣摩其深层内涵——这是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幸福远景的追求。“火”出自“心窝”,可见其真;因为年幼懵懂,故又“说不清”;“热烈地燃”,则可见其追求程度之深。如果联系文章题目“那年,那次远行”,读者就更能体会作者的立意匠心:这不仅是记叙一名“从未出远门”的偏僻农村的女孩怎样车行三十多里去完成一场“仪式”,更是“我”的心灵朝着梦想的“远方”发出的“最初”的“远行”。演绎如此可爱的真情“远行”,文章内涵自然深厚。

3.指向“苦乐参半”。丁立梅说文章所写的“远行”“苦乐参半”,怎样理解作者的这一构思立意呢?细品可知:“冬天的夜,真是深”“天冷”“泥路多颠簸”“腿脚麻木”“摔跟头后一瘸一拐上车”等描写都可见其“苦”,但更多的却是“乐”——夜行赏“星”之乐,载车“像跨上了骏马”之乐,听车轮唱“弹不完的歌”之乐,想象“极具诱惑力”的“远方”之乐……其寓意是:恰如车行之路多泥泞坎坷一样,人生“远行”也总有苦与乐,得和失,直和曲……关键在于能像“我”那样“暗暗给自己鼓劲”,跌倒而不气馁,跨上“骏马”,坚持前行。如此,文章立意不只是指向介绍一种有趣民俗,而是既洋溢朴素童趣,又暗示人生哲理,显得新颖而丰富。

二、注重细节,言近旨远

叙述过多,细节描写少且平淡无味,是中学生写作记叙类作文的常见病。丁立梅这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运用艺术值得考生借鉴。

先欣赏写景细节:“冬天的夜,真是深,像屋后的大河一样深”,就境设喻,引人联想;两写星星,前取“灶膛里的火星子”为喻体,充满农家生活气息;后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一句“似乎能听到天上星星呵气的声音”形容深夜之静,新颖独特又符合儿童心理;描写“四周的田野,人家的房子,像一座座山峦,酣睡着”,渲染了“神秘”而不失静美的气氛。

再欣赏动作细节:开篇一个“晃”字,传神地再现“我”迷糊半醒时的视错觉;两次写“塞糖”而不说“给糖”“送糖”,别有一番真诚爱心在其中。在朴素接地气的语言中,自然地插入富有余韵的温婉语句,造成“留白”,这是丁立梅一贯的语言风格,例如“走呀走呀,走向无穷里去”一句,能给予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结尾一句“看着车来车往,我们微笑着,都没有再说话”很是奇妙,“生活幸福”“社会巨变”“人际和谐”一类的话都无需絮絮叨叨地点出,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都在能充分调动读者想象力的动词“微笑”之中,行文至此,戛然而止,尽显言近旨远之妙。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